[实用新型]一种能控制药液方向的针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9846.3 | 申请日: | 200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7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天牧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药液 方向 针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注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控制药液方向及药量均匀给药的针头。
现有的注射器针头,由针座、针管、针尖组成,其中,针尖为刺形,且其上有斜孔。使用时,针头刺入真皮下层后,难以控制药液的给药方向。而且,由于针尖太锋利,很容易扎入血管,直接将药液推进,从而造成医疗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给药均匀分布,能保证给药部位,能控制药液方向的针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控制药液方向的针头,包括针座、针管、针尖,所述针尖为无刺无孔的钝圆形状,在针尖后方的针管两侧有两个针孔,该两个针孔的圆心处在一个平面上,针管上有刻线,所述针座上有标记,该标记所处平面与两个针孔的圆心形成的平面平行。
其中,所述针头的长度为5~15厘米。
其中,所述针管上的刻线位于针孔与针座之间,其中,每隔1厘米一个刻线。
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针座上有标记,且该标记所处平面与两个针孔的圆心形成的平面平行,针头刺入真皮下层后,能准确地控制给药方向。
2本实用新型针尖为钝圆形状,无刺,针尖不会刺入真皮内,也不会刺入血管,能保证给药部位。
3、本实用新型针管上有刻线,与注射器管上的刻度结合,能保证给药量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放大的示意图。
图中:1、针座;2、针管;3、针尖;4、针孔;5、刻线;6、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控制药液方向的针头,由针座1、针管2、针尖3、针孔4、刻线5、标记6组成,其中,所述针头,长5~15厘米,针尖3为无刺无孔的钝圆形状,即针尖3为半球形或半椭球形;在钝圆形状的针尖3后方的针管2两侧有两个针孔4,该两个针孔4的圆心处在一个平面上;所述针座1上有标记6,该标记6所处平面与两个针孔4的圆心形成的平面平行。针管2上有刻线5,该刻线5位于针孔4与针座1之间,其中,每隔1厘米一个刻线5。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其针头仅用于自皮肤外,经预制的针孔4刺入组织后,紧紧贴在真皮下层,针尖3为半球形或半椭球形,圆钝无刺,保证针尖不刺入真皮内;根据针座1的标记6,显示两个针孔4的平面与皮肤外侧的平面平行。本实用新型钝园形状的针尖3的后方的双侧孔平面为注射针头给药的位置,保证给药部位在真皮下层的脂肪组织内。本实用新型注射针管2的刻度与注射器管的刻度结合观察,控制退针给药的速度,可以保证给药量的均匀分布。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天牧,未经李天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98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泥骨屑碎骨回收器
- 下一篇:筋条防吸顶式注射器用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