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产品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9920.1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2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朴钟培;李章熙;李弼雨;金真镐;文湖镜;金钟和;朴圣善;金夏洙;宋铉明;安承镐;林镕弼;高尚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2B9/00 | 分类号: | G12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韩明星;马翠平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产品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产品外壳,尤其涉及便携式终端等便携式产品外壳。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便携式产品外观的美感,所谓便携式产品是指游戏机、照相机、便携式终端、化妆品等产品。这些便携式产品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是能够代表个人品味的饰品。因此,人们购买放入便携式产品的小包或者可装配到便携式产品上的外壳,以此来装饰这种产品。
为了满足用户的美感需求,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具有图案的便携式产品外壳。然而,目前这种图案是通过印刷、喷涂工艺或者贴膜而附着在便携式产品外壳的外表面,这样形成的图案容易脱落或者磨损,同时只能提供平面视觉效果,而不能提供立体效果。
此外,由于受到厚度限制,便携式产品外壳也难以通过镶嵌钻石、水晶等工艺来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图案脱落或者磨损的便携式产品外壳。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种视觉效果的便携式产品外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包括: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的基材,该基材下表面具有构成图案的凹陷部分;形成在所述基材下面的着色底漆层,该着色底漆层决定所述外壳颜色;形成在所述基材上面的清漆层,用于保护所述基材。
还包括透明的保护层,该保护层形成在所述基材与所述清漆层之间,用于增加所述基材与所述清漆层的附着力。
并且,还包括金属光泽层,该金属光泽层形成在所述基材与所述着色底漆层之间。
所述金属光泽层由锡或者硅通过蒸镀工艺而形成。
并且,所述金属光泽层还可以由具有金属银颜色的涂料通过涂布工艺而形成。
其中,所述金属光泽层可以仅形成在所述基材的所述凹陷部分下面。
所述着色底漆层由多种颜色形成,并且形成在所述凹陷部分下面的着色底漆层的颜色和形成在所述基材的除了所述凹陷部分以外的其余部分下面的着色底漆层的颜色不同。
所述基材的下表面还具有结合结构,以与其他部件相结合,所述基材的所述结合结构下面的着色底漆层采用黑色系颜色。
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该便携式终端具有如上所述的外壳。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由于图案形成在基材的下表面,因此即使外壳经常外露或者受到外力冲击,也能够防止图案磨损或者脱落。并且,由于透明或半透明的基材下面形成有金属光泽层,因此能够使外壳呈现立体图案,而且能够使外壳具有金属光泽。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具有多种视觉效果的便携式产品外壳。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的纵剖面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的纵剖面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的纵剖面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的纵剖面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的剖面立体图;
图6为制造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制造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制造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的模具的立体图。
主要符号说明:10、20、30、40为外壳,11为基材,11a为凹陷部分,13为金属光泽层,15为着色底漆层,17为保护层,19为清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在以下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由相同的符号来表示。
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的纵剖面图,所述便携式产品可以是游戏机、照相机、便携式终端等电子产品,而且还可以是化妆品等非电子产品。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的纵剖面图,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的剖面立体图。
如图1及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产品外壳10包括下表面具有构成图案的凹陷部分11a的基材11、形成在所述基材11下面的着色底漆层15、形成在所述基材11上面的清漆层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99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自粘二复合导线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运行实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