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合有臭氧产生器的汽、柴油引擎排气管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20250097.6 申请日: 2009-11-09
公开(公告)号: CN201554534U 公开(公告)日: 2010-08-18
发明(设计)人: 陈温乐 申请(专利权)人: 陈温乐
主分类号: F01N13/08 分类号: F01N13/08;C01B13/11
代理公司: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代理人: 钱凯
地址: 中国台***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结合 臭氧 产生器 柴油 引擎 排气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自动将汽油或柴油引擎所排放的废气所含的毒素分解后再排放,以降低对空气污染的结合有臭氧产生器的汽、柴油引擎排气管。

背景技术

无论是汽油引擎或柴油引擎,在运作时均会排放废气,严重污染大气,造成地球温室效应与地球大量生物濒临灭绝,自二十世纪末期,已引起全球有识之士的关切,尤其是柴油引擎的污染更是严重。柴油引擎车辆是以压缩点火方式引燃柴油或替代性燃料后经于气缸内的燃烧反应将燃料的化学能依序转换为热能及动力输出,因此在燃烧过程会产生各种气、液、固态污染物,最主要为粒状物(PM)、黑烟(smoke)、氮氧化物(NOx)等。另外也排放一氧化碳(CO)、硫氧化物(SOx)、二氧化碳(CO2)、及碳氢化合物(HC)等气状污染物,造成破坏臭氧层、引致酸雨、提升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造成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为大众所关切。比如氮氧化物经形成硝酸则产生酸雨,亦会破坏臭氧层、与阳光作用产生光化烟雾;粒状污染物或黑烟中若含多环芳香烃(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或金属化合物则可能造成肺部、气管、呼吸道等病变。根据全国地区空气污染源排放数据库TED 4.2版的推估数据显示占全国3%机动车辆数的柴油车排放来自于所有移动污染源的46%PM与51%NOx,尤其全国客货运业者几乎皆使用柴油车为运输工具,因此如何由防制技术或管制策略着手削减柴油车排气污染,以改善空气质量,实为现今的重要课题。汽油引擎所产生的污染虽然没有柴油引擎那么明显,但仍然会排放碳氢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对于人体健康与环境仍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在欧美国家,为了达到四期环保车辆的标准,除了改善引擎引进共轨式为计算机点火系统,进丨步改善有毒气体(CO、HC、NOx、Sox)及黑烟粒子,除加装了蜂巢式陶瓷滤芯,在丨定的背压增加后,会在引擎活门出口处添加少许的柴油来增加燃烧温度,以期能达到足够的燃烧温度将滤心内的积存粒子烧净,或是在排气管中接近滤芯处添加少量柴油来补强滤芯内的温度。然前面所述的方法均仅在改善排气管积碳的问题而已,对于改善有毒气体排放的效果并不显著。

再者,大自然中的臭氧是存在于太空的大气层(约在37到74公里),它是由大气中的氧分子受到太阳紫外线长期照射的作用而形成臭氧,再漂浮到大气层同温层的边缘形成臭氧层,保护着地球,免受太阳的紫外线侵犯,且空气中的臭氧量为0.01~0.04ppm,因臭氧具有极强净化杀菌的作用,使得自然界中的细菌霉菌,无法异常繁殖因而保持平衡状态。但如今大量汽机车及工业废气,大量往大气层上升而破坏大自然臭氧层,使大自然的臭氧层渐稀薄而破洞,造成地球表面上的生物受到太阳的紫外线侵袭,进而使整个地球的表面温度在最近的五十年内平均温度上升2℃而形成温室效应,使地球上的环境磁场由平均磁场0.5高丝(Gaus)降到0.45高丝(Gaus)。

另外,工业废气、汽机车所排放的废气,是属于经过化学变化后所产生的环境臭氧,这种臭氧是较活跃,且不稳定的气体,对人体有相当程度的害处。特别是在烈日下,当交通阻塞时汽车产生的二氧化氮够多时,则很容易产生较多的环境臭氧。过多的环境臭氧对于生物都是不好的。当环境臭氧的比例超过十亿分的125(125ppb),则会开始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环境臭氧也会使得橡胶或塑料等聚合产品产生永久性的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结合有臭氧产生器的汽、柴油引擎排气管,其将臭氧产生器直接设于排气管体,使所产生的臭氧直接送入排气管内和废气混合,利用臭氧本身具备的消毒杀菌与分解异味的特性,来分解汽、柴油引擎所产生的废气所含的毒素后,再将废气排出,以降低对大气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是在连接于汽、柴油引擎的排气管排气路径上设置至少一臭氧产生器,所述臭氧产生器与控制该汽、柴油引擎的电力系统电性连接,当该电力系统对汽、柴油引擎点火起动的同时,亦启动该臭氧产生器以产生臭氧送入该排气管内的排气路径,借以分解废气所含的毒素后再使废气排出,以改善排气污染空气的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温乐,未经陈温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00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