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毛笔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0098.0 | 申请日: | 2009-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6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林桂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桂铨 |
主分类号: | B43K8/02 | 分类号: | B43K8/02;B43K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毛笔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毛笔,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毛笔构造。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毛笔10主要是于一笔杆11的一端结合一笔毫12所构成;又,现有毛笔10的执笔方式虽有许多种,但不外以大姆指、食指与中指把住笔杆11,然后借由手腕、手指与手肘的移动来书写。
上述现有毛笔10的构造及其执笔方式,虽然被沿用已久;然而,由于现有毛笔10的笔杆11与笔毫12呈位于同一垂直轴线,因此以现有的三指握笔方式来书写毛笔10,将有碍手腕的活动范围,以致无法灵活的挥毫,且书写时容易造成手腕、手臂的疲劳,这种情形尤其是以中、大型毛笔10来书写大型字画时更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毛笔构造,可提高执笔灵活性,以扩大手腕的活动范围,进而可更为轻松书写,充分展现书法劲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毛笔构造,包含有一毛笔本体与一握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笔本体,主要是于一笔杆的一端结合一笔毫构成,笔杆的顶端设有一第一结合部;所述握持件,为一符合人体工学而提供手握持的块状体,其底端设有一第二结合部,以能提供与笔杆顶端所设第一结合部的相互结合;借由上述构造,该握持件可提供手的握执以书写毛笔。
前述的改进的毛笔构造,其中第一结合部为一具有外螺纹的圆柱,而该第二结合部为一具有内螺纹的圆孔。
借由上述构造,该握持件可提供手的握执以书写毛笔,以能提高执笔灵活性,扩大手腕的活动范围,进而可更为轻松书写,充分展现书法劲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毛笔的立体示意图,及以现有三指握笔方式来执笔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以手握执握持件的方式来书写毛笔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现有技术>
10 毛笔
11 笔杆
12 笔毫
<本实用新型>
20 毛笔
20A 毛笔本体
20B 握持件
21 笔杆
22 笔毫
23 第一结合部
24 第二结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到目的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配合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毛笔20,包含有一毛笔本体20A与一握持件20B;其中:
毛笔本体20A(请同时参阅如图3所示),主要是于一笔杆21的一端结合一笔毫22所构成;该笔杆21顶端设有一第一结合部23,该第一结合部23的较佳实施例为一具有外螺纹的圆柱。
握持件20B(请同时参阅如图3所示),为一符合人体工学而提供手握持的块状体,其底端设有一第二结合部24,以能提供与笔杆21顶端所设第一结合部23的相互结合,该第二结合部24的较佳实施例为一具有内螺纹的圆孔。
借由上述构造,由于握持件20B结合于毛笔本体20A的顶端,因此在书写本实用新型的毛笔20时,可借由手握执握持件20B的方式来书写毛笔本体20A,而如此的执笔方式将有助于扩大手腕的活动范围,提高执笔灵活性,进而可更为轻松书写,充分展现书法劲道,这种优点尤其是以中、大型毛笔来书写大型字画时更为明显。
再者,由于用以结合毛笔本体20A与握持件20B的第一结合部23及第二结合部24,其较佳的实施例分别为一具有外螺纹的圆柱及具有内螺纹的圆孔;因此,其除了可提供毛笔本体20A与握持件20B方便、牢靠的结合外,且可提供方便拆卸,以更换搭配不同的毛笔本体20A或握持件20B(如:毛笔本体20A的大小或握持件20B的大小及轻重),以能符合个人的不同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桂铨,未经林桂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00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