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涡流管进行减压加热的压缩天然气供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0973.5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7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绍新;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华迈燃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4 | 分类号: | F17D1/04;F17D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涡流 进行 减压 加热 压缩 天然气 供气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天然气调压供气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涡流管进行减压加热的压缩天然气供气装置。
(二)背景技术
天然气供应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管道供应,适用于大中城市中的固定场所;另一种是通过高压储气瓶将压缩天然气运输到气站,经加热、减压后供应到用户,适用于小城镇或分散的工业用户。在后一种方式中,压缩天然气是一种新的天然气存储方式,它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经过脱硫、脱水、净化压缩到20MPa,使天然气体积减小,再将压缩天然气充装到特殊高压储气瓶中进行储存。用户使用压缩天然气时,一般是用特殊槽车将高压储气瓶运输到气站,进行加热、减压、调压、加臭,然后供给用户。该情况适合于没有管道燃气供应的较大的工矿企业和居民区。在该方式实施的加热环节中,目前提供热源的方法是循环热水和电加热,这就需用电力或燃气热水炉、循环泵以及铺设管道等,不仅投资大、周期长,而且设备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差,特别是对于提供热源困难的用户,很难满足他们的供气要求。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经济性好、能够满足热源提供困难用户需要的利用涡流管进行减压加热的压缩天然气供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涡流管进行减压加热的压缩天然气供气装置,由压缩天然气进口、高压球阀、自动切断阀、减压加热装置、球阀和压缩天然气出口组成,通过管道串联连接并固定在撬装结构方形底盘上,管道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安全阀和压力表,方形底盘的四角固定有四个吊装钩,所述减压加热装置由串联安装的换热器和涡流管构成,压缩天然气经涡流管减压后一部分热气通过管道经调节阀回流到换热器间接预热减压前的压缩天然气,然后与涡流管减压后的另一部分气流混合通过管道流到燃气出口。
采用换热器和涡流管构成的的减压加热装置的工作特点:在将入口高压气流减压到工艺要求的下游低压气流的同时,将减压的能量转化成“涡流冷量”和“涡流热量”两个能量部分,这两部分能量在涡流管的低压区共存,并在涡流管的出口处排放到下游气流管线中;在与冷气流混合之前,一部分热气进入安装在涡流装置减压喷口处的换热器中,间接的加热了喷口处的燃气,有效防止了因燃气流减压而造成的冷却;同时在涡流管的热端出口设置调节阀门,用来控制换热器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撬装式结构,集压缩天然气的加热、减压、调压于一体,结构紧凑体积小;特别是不用外界提供热源,而是利用利用涡流管可输出冷热两种气体的特点,采用热端口热量的结构,适应行更强,用户使用方便、灵活。
(四)附图说明
附图为压缩天然气多热源式调压供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缩天然气进口 2.高压球阀 3.自动切断阀4.吊装点 5.换热器 6.压力传感器 7.安全阀 8.压力表9.球阀 10.燃气出口 11.管道 12.底盘 13.涡流管 14.调节阀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利用涡流管进行减压加热的压缩天然气减压装置,由压缩天然气进口1、高压球阀2、自动切断阀3、吊装点4、减压加热装置、球阀9和压缩天然气出口10组成,通过管道11串联连接并固定在撬装结构方形底盘12上,管道11上设置压力传感器6、安全阀7和压力表8,方形底盘12的四角固定有四个吊装钩4,所述减压加热装置由串联安装的换热器5和涡流管13构成,压缩天然气经涡流管13减压后一部分热气通过管道经调节阀14回流到换热器5间接预热减压前的压缩天然气,然后与涡流管13减压后的另一部分气流混合通过管道通到燃气出口10。在本实例中,涡流管采用美国埃泰克生产的型号为700SLPM的不锈钢涡流管。该实施例的适用范围是:最高工作压力20.0MPa;天然气出口压力0.2~0.3Mpa;供气量50-100Nm3/h。该实施例经济、结构紧凑、适应性强,用户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华迈燃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华迈燃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09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