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型弯机反变形弯曲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4427.9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7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申国庆;刘焕新;李世平;李景欣;姚保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市钜星锻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7/08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4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弯机反 变形 弯曲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型弯机管材弯曲模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型弯机反变形弯曲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型弯机管材弯曲模具,其模腔与被弯制的管材外径相同。在进行管材弯制时,由于材料弹性变形的影响,弯曲管件在弯曲压力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椭圆现象(如图1),管件的圆度不能达到理想形状,存在着弯管精度不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能够矫正管材弹性变形,改善管材弯制后所产生椭圆现象的问题,从而实现高精度地卷制管材通用性强的型弯机反变形弯曲模具。
本实用新型包括主辊模具和边辊模具,主辊模具的模腔截面的弧线由模腔底部圆弧、模口端部两边圆弧、过渡圆弧组成,其中模腔底部圆弧为直径小于管材直径的圆弧,其中心在铅垂直方向比模口端部的两边圆弧的中心低;模口端部的两边圆弧为直径与管材直径相同的圆弧,其与模腔底部圆弧连接的圆弧为过渡圆弧。过渡圆弧依靠人工修整平滑,弯曲管件在弯曲压力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预应力,管件弯制完成后,经过弹性变形达到理想形状。
主辊模具的模腔底部圆弧为直径小于管材直径1-10mm的圆弧,其中心在铅垂直方向比模口端部的两边圆弧的中心低2-12mm。
本模具的安装方式:将一个主辊模具和两个边辊模具分别装入型材弯曲机的主辊轴和边辊轴;用螺钉将卡盘与模具相连接;然后,用挡圈、轴用弹性挡圈及调整螺栓将模具与型弯机的工作辊联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消除了弯出的管材产生椭圆现象,并可在不同规格的型弯机上应用。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并可满足不同弯曲半径的管材弯制的需要,其管材弯制的工作精度高、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利用普通型弯机弯曲模具所弯制的零件弯头截面示意图,
图2是普通型弯机弯曲模具示意图,
图3是利用型弯机反变形弯曲模具所弯制的零件弯头截面示意图,
图4是型弯机反变形弯曲模具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主辊模具的模腔截面的弧线的示意图,
图6是型弯机反变形弯曲模具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型弯机工作辊运动示意图。
图中,1.调整螺栓,2.轴用弹性挡圈,3.挡圈,4.卡盘,5.螺钉,6.主辊模具,7.边辊模具,8.主辊轴,9.边辊轴,D-管材直径,d-模腔底部圆弧直径,D1-过渡圆弧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主辊模具6和边辊模具7,主辊模具6的模腔截面的弧线由模腔底部圆弧、模口端部两边圆弧、过渡圆弧组成,其中模腔底部圆弧为直径小于管材直径1-3mm的圆弧,其中心在铅垂直方向比模口端部的两边圆弧的中心低2mm;模口端部的两边圆弧为直径与管材直径相同的圆弧,其与模腔底部圆弧连接的圆弧为过渡圆弧,过渡圆弧依靠人工修整平滑,弯曲管件在弯曲压力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预应力,管件弯制完成后,经过弹性变形达到理想形状。
本模具的安装方式如图6所示:将一个主辊模具6和两个边辊模具7分别装入型材弯曲机的主辊轴8和边辊轴9;用螺钉5将卡盘4与模具相连接;然后,用挡圈3、轴用弹性挡圈2及调整螺栓1将模具与型弯机的工作辊联接,用调整螺栓将各个模具的模口中心线调整在同一平面。
当进行管材弯制时,首先将被弯制的管材放在两边辊模具的圆弧槽内,然后使其缓慢上升至管材进入主弯曲模模口,此时,管材即将进入弯曲状态。
单独上升任一边辊,使其边辊模具与主辊模具将管材夹紧。然后根据工件弯曲半径的需要,使另一边辊缓慢上升,此时管材的端部被弯曲,最后使三个工作辊同时旋转至管材弯曲到规定角度。当管材弯制成型后,使两边辊回程即可取出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市钜星锻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长治市钜星锻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44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