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味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4550.0 | 申请日: | 200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0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卫利;元慧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45F3/16 | 分类号: | A45F3/16;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18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味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饮品杯,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种饮品使用的多味杯。
技术背景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饮品杯,其形状各异,大都单一使用。然而,在需要饮用多种饮品的场合,必须准备多种饮品用具,导致饮品杯种类及数量繁多,保管、携带和使用不方便,而且浪费不必要的金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味杯,能放多种口味饮料,且携带和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味杯,它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上结构体、下结构体和杯盖。所述上结构体、下结构体为杯状或瓶状,所述上结构体的下端设有凹进的杯底凹部,所述杯底凹部为内螺纹状,并与下结构体的上端相吻合,且通过螺纹部螺接,所述上结构体的颈部为外螺纹,并与杯盖螺接。
所述上结构体、下结构体上分别设有防烫环,并与杯体热融为一体,所形成的环体部分凸于其他部分。
所述上结构体的底部的杯底凹部内设有用于密封所述上结构体和下结构体的密封带。
所述上结构体的下部设有用于组装的凹槽部。
所述上结构体、下结构体的上部均设有用于组装的台阶部。
所述杯盖上方设有提手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由于该多味杯可以通过上、下结构体的颈部和杯底凹部进行组装,因此,可以在一个以上的上结构体与下结构体储存不同种类的饮品,从而实现多味饮品携带,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并且,上、下结构体也能够单独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味杯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味杯的上结构体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味杯的下结构体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味杯的颈部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味杯的杯盖主视图。
附图中符号说明
1、上结构体;2、下结构体;3、颈部;4、杯盖;5、螺纹部;6、下杯体;7、防烫环;8、上杯体;9防烫环;10、杯底凹部;11、台阶部;12、凹槽部;13、密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味杯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味杯的上结构体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味杯的下结构体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味杯的颈部主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味杯的杯盖主视图。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多味杯包括上结构体1、下结构体2和杯盖4。上结构体1、下结构体2为杯状或瓶状,所述上结构体1由上杯体8、颈部3和杯底凹部10组成。杯体8外周面上设有用于防止烫伤的防烫环9,防烫环9和上杯体8融合为一体,形成壁厚比其他部分厚的环状结构用于防烫。上杯体8的上部与颈部3一体形成,且在上杯体8上端与颈部3的结合部设有组装用台阶部11,如图2所示。在颈部3上设有开口,在颈部3外周面上设有螺纹,为外螺纹。所述杯底凹部10为内螺纹状并与上杯体8的下端一体形成,且能与另一个上结构体或下结构体的颈部相互吻合螺接。还可在杯底凹部10的内部设置密封带13,用于上结构体1和下结构体2的密封。杯底凹部10与上杯体8下端的结合部设有凹槽部12。凹槽部12具有与台阶部11相吻合的形状,用于上结构体1和下结构体2的组装。
另外,利用颈部3与杯底凹部10的螺合及凹槽部12与台阶11的吻合,可以将多个上结构体1组装在一起,可以装多种饮料。
参见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味杯的下结构体主视图,下结构体2由下杯体6、螺纹部5组成。下杯体6外周面上设有用于防止烫伤的防烫环7,防烫环7和下杯体6融合为一体,形成壁厚比其他部分厚的环状结构用于防烫。下杯体6与螺纹部5一体形成,且在下杯体6的上端与螺纹部5的结合部设有组装用台阶部11,如图3所示。所述螺纹部5为外螺纹,可与上结构体1的杯底凹部10螺合。
参见图4、图5,颈部3上具有用于与杯盖4螺合的外螺纹,杯盖4的内部设有用于与颈部3螺合的内螺纹,且杯盖4上方设有提手环。
由此,上、下结构体即能够单独使用也由一个以上的上结构体与下结构体分别储存不同种类的饮品进行组装使用,从而实现多味饮品的携带,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45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