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均静压环风量检测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5259.5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5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华钢;尹洪胜;徐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博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4 | 分类号: | G01F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压 风量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量检测仪,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煤矿及非煤矿山的双均静压环风量检测仪。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矿井风量的测量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总体条件恶劣、风峒难以进入、风表检测烦琐以及人为读数视差和时差等,多年来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风量检测仪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均静压环风量检测仪,该检测仪可被广泛使用、测量精度高、现场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均静压环主要由均静压外环、均静压引出口、三通、风机机壳、压力管、积水引出口及U型水柱计组成;该均静压环有一个圆形的风机机壳,风机机壳上等间隔的安装有四根筒状的压力管,每根压力管另一端固定相通连接一个三通的中部,四个三通两端通过管路连接形成一个环形,在均静压环的顶部安装有管状的均静压引出口,在均静压环的底部安装有管状的积水引出口,积水引出口与已装水的U型水柱计相通连接。使用时,均静压引出口与差压变送器相连,在重力的作用下将均静压外环内的积水通过积水引出口引出,同时以U型水柱计中的水封气,保证该处不漏气。
该双均静压环风量检测仪将两个均静压外环分别安装在风机机壳上,1#均静压环安装位置的断面面积要远远大于2#均静压环安装位置的断面面积,将1#均静压环安装位置的均静压外环连接球阀通过压力管接到差压变送器的“+”端气嘴,将2#均静压环安装位置的均静压外环连接球阀通过压力管接到差压变送器的“-”端气嘴,差压变送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RA”、“A+”端,输出“+”端电连接开关电源的“+”端,可编程控制器的M端电连接开关电源的“-”端,数据输出装置的“L-”端电连接开关电源的“-”端、“L+”端电连接开关电源的“+”端,显示器分别与开关电源的“+”、“-”端电连接、通过232总线与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系统运行时,可编程控制器计算得到的结果通过显示器在现场显示风机的实时风量,可编程控制器和显示器之间通过232总线实现通信;可编程控制器计算出来的风量参数可通过数据输出装置上传给上级监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仪器能够实现准确的在线监测矿井总风量的大小与变化情况,全面动态掌握通风机的运行工况,对于风机工况按需调节、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实现风机运行与井下风网合理匹配和矿井节能降耗、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等,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均静压环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均静压环安装位置及双均静压环风量检测仪的接线关系示意图。
在图中,1.均静压外环,2.均静压引出口,3.三通,4.风机机壳,5.压力管,6.积水引出口,7.U型水柱计,8.1#均静压环安装位置,9.2#均静压环安装位置,10.球阀,11.风机轮毂,12.风机叶轮,13.风机电机,14.风机机壳,15.数据输出装置,16.可编程控制器,17.显示器,18.232总线,19.开关电源,20.差压变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该均静压环主要由均静压外环1、均静压引出口2、三通3、风机机壳4、压力管5、积水引出口6及U型水柱计组成;该均静压环有一个圆形的风机机壳4,风机机壳4上等间隔的安装有四根筒状的压力管5,每根压力管5另一端固定相通连接一个三通3的中部,四个三通3两端通过管路连接形成一个环形,在均静压环的顶部安装有管状的均静压引出口2,在均静压环的底部安装有管状的积水引出口6,积水引出口6与已装水的U型水柱计7相通连接。使用时,均静压引出口2与差压变送器20相连,在重力的作用下将均静压外环1内的积水通过积水引出口6引出,同时以U型水柱计中的水封气,保证该处不漏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博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博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52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混和动力机车的混合动力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中继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