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泵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5656.2 | 申请日: | 200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0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孔繁余;王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53/08 | 分类号: | F04B5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轴承 体抛油接油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机械制造领域,特指一种高温泵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高温泵输送的介质温度一般在200℃~460℃,高温条件下泵轴承体的冷却系统设计是目前高温泵设计中的难题之一。目前,现有的高温泵轴承体冷却装置,是在轴承体内设有油池,在运转过程中轴承的温度逐渐升高,一般靠抛油环甩落到轴承体内壁的油冷却。但是,抛油环甩起的润滑油溅向轴承体内壁,在重力的作用下,大部分直接落到油池,少部分流入上导油孔和轴承滚珠间隙,导致轴承润滑不良,冷却效果不理想,温度升高,加速了轴承磨损。如《电动机轴承温度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华北电力技术,2009,4〕公开了一种凝结水泵电动机轴承降温措施,具有减少电能浪费、提高设备安全可靠性的特点,但是泵运行过程中冷却水源的温度要求较低,且回水可能发生涡流现象,使冷却效果不理想。《高温气冷堆动力转换单元电磁轴承冷却系统的分析》〔清华大学学报,2008,vol48〕公开了一种电磁轴承冷却措施,可以对电磁轴承腔内进行冷却,但是需安装专门的冷却器,计算过程选用的方程较为复杂,且电磁轴承腔体内部的电磁线圈工作时温度较高,如不合理控制可能烧毁,导致冷却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高温泵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它能从根本上改善轴承润滑状态及温度升高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温泵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是由后腔、上导油孔、轴承、流道、轴承体、抛油环、下导油孔、油池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轴承体内壁设有流线型的凹槽流道,流道的深度为轴承体壁厚的1/10~1/3,流道的宽度≥0.5mm,流道的条数≥1条,流道的宽度和条数与抛油环的抛油量成正比关系,流道起始于轴承体顶部,流经轴承座端面流道,到达上导油孔和轴承滚珠间隙,且沿轴承体内壁的流道呈均匀分布状态,使抛油环抛起的油尽可能抛进流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流道的形状流动。
在泵运转时,抛油环一部分环体在油池,轴带动抛油环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润滑油甩向轴承体内壁,抛出的润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轴承体内壁流道流动,从而使大部分抛出的润滑油流入上导油孔和轴承滚珠间隙,然后经过后腔,到达下导油孔和轴承滚珠间隙,最后流入油池。这种方案提高了轴承的润滑能力,延长了油环及轴承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泵输送高温介质时,采用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以后,改善了轴承间润滑情况,使轴承温升较小,减少了轴承的磨损,延长了轴承的寿命,并避免了高温进一步传到电机,提高了泵机组的运行可靠性,降低了检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原理图。
图2是A-A截面剖视图。
图3是B-B截面剖视图。
图4是C-C截面剖视图。
图中:1、后腔,2、上导油孔,3、轴承,4、流道,5、轴承体,6、抛油环,7、下导油孔,8、油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在高温泵装轴承位置的轴端部设置抛油环6,把与抛油环6相对应的轴承体5内壁加工成具有流线特征的凹槽流道4,流道4的深度为轴承体5壁厚的1/10~1/3,流道4的宽度≥0.5mm,流道4的条数≥1条,流道4的宽度和条数与抛油环6的抛油量成正比关系,流道4起始于轴承体5顶部,流经轴承座端面流道,到达上导油孔2和轴承3滚珠间隙,且沿轴承体内壁的流道呈均匀分布状态。泵运转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由抛油环6抛起的油大部分沿流道4的形状,流入上导油孔2和轴承3滚珠间隙,然后经过后腔1,到达下导油孔7和轴承3滚珠间隙,最后流入油池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56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