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舌象观察模型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20256060.4 申请日: 2009-12-02
公开(公告)号: CN201594349U 公开(公告)日: 2010-09-29
发明(设计)人: 金桂兰;曾莉;朱燕;李长吉;张琴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G09B23/28 分类号: G09B23/28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冯慧
地址: 210046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观察 模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教学用仪器,特别涉及一种中医辨证治疗中使用到的根据中医证候来研究舌象的观察模型。

背景技术

舌诊是祖国医学具有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由于人体五脏腑直接或间接地与舌相联系,从病理上说脏腑气血的病变亦可反映于舌,而观察舌的病理变化,反过来亦能诊察内脏的病变,俗话说:观舌诊病,中医一绝。通过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变化诊察疾病,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征象为舌象。舌象的变化能较客观地判断正气盛衰,分辨病位深浅,区别病邪性质,推测病情进退,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之一。

在脏腑中以心、脾胃和肾与舌的关系尤为密切。舌为心之苗窍,心气直接通于舌。心主血脉主神志,血脉虚则舌质淡,血热盛则舌质深红。舌苔为胃气熏蒸所生,舌苔的变化直接受脾胃功能变化影响。肾主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归藏于肾。肾之经脉上挟舌本而通舌下,舌下金津、玉液两穴为津液上泛于口的孔道,而直接影响舌体的润燥、荣枯。因此,肾水的盛衰,甚至全身精气的变化也反应于舌。

根据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在临床上,将舌分为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四部分,而分别与各脏腑相配。因心肺居上,舌尖候心和肺;脾胃居中,舌中候脾胃;肝胆之脉布于两胁,所以舌的两边候肝胆;肾居下焦,舌根候肾的变化。

临床意义:舌象的变化可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判断正气盛衰。辨舌质可知气血盛衰,辨舌苔可知脾胃功能正常与否。

②分辨病位深浅。观察舌苔的厚薄和分布,可以了解病位的深浅和病变所在。在热病过程中,舌质的颜色可反映病位深浅,。

③区分病邪性质。病邪性质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舌象变化。

④推断病情进退。苔色和苔质随邪正消长和病情进退呈相应动态变化。

目前,还没有什么能够很好的将中医证候与舌象相关联的模型研究,用证候舌象模型给学生进行教学示范具有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所以急需一个合适的对应一系列中医病症的舌象模型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没有针对中医不同病症的舌象的模型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舌象观察模型,具有对应中医的不同病症的舌象,可方便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舌象观察模型,由一个楔形内模和一组可脱卸外模组成,每个外模的中部设有与楔形内模相配合的凹槽,外模的外形为舌形,有仿生材料制成,具有弹性,在可脱卸外模的表面还设有仿真舌苔。每个可脱卸外模都对应中医中一种病症的舌象,表面设有象征不同舌象的仿真舌苔,具有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中医舌象的颜色。

例如,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热证舌象如表热则舌淡红,舌苔薄白或黄白相间;里热则舌红,苔黄;里实热则舌红或绛,苔黄厚而干燥;里热极盛则舌绛,甚或绛紫、紫黑,有点刺、苔焦黄或焦黑,有时也见黄糙苔、黄瓣苔或积粉苔、白糙苔;里虚热也就是阴虚则舌瘦薄而有裂纹,舌红或绛,苔薄黄或少苔;阴虚液涸也就是胃阴枯竭则舌红绛无苔就是俗称的镜面舌。

寒证舌象如表寒则舌淡红,苔薄白而润。里寒则舌淡或青紫,苔白。里实寒则舌青或青紫,苔白滑而厚。里虚寒也就是阳虚则舌淡胖而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滑润。

气滞证:舌淡暗或隐青,苔薄白。气虚证:舌淡,苔薄白。血虚证:舌体瘦薄,色淡白甚或苔薄白。气血大亏:舌枯白或huang白如镜,少苔或无苔。血瘀证:若为气滞血瘀则舌青或青紫,苔白;若为寒凝血瘀则舌青或青紫而润,苔白滑。气虚血瘀:舌淡青紫而嫩,苔白。热结血瘀:舌绛紫而干,苔黄少津。痰证:舌苔腻或滑。水饮证:舌淡胖嫩,苔白滑。湿证:苔腻。食积证:苔厚腻而秽浊。

有益效果:

1.仿真度高,切换容易。

2.对应中医不同病症的舌象,可以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方便教学。

附图说明

图1为舌象观察模型外模示意图。

图2为舌象观察模型楔形内模和底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舌象观察模型,由一个楔形内模和一组可脱卸外模组成,每个外模的中部设有与楔形内模相配合的凹槽,外模的外形为舌形,有仿生材料制成,具有弹性,在可脱卸外模的表面还设有仿真舌苔。每个可脱卸外模都对应中医中一种病症的舌象,表面设有象征不同舌象的仿真舌苔,具有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中医舌象的颜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60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