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向心推力轴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6378.2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1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唐云冰;章璟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环能涡轮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9/16 | 分类号: | F16C19/16;F16C33/5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21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向心 推力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以同时承受轴向和径向负荷的向心推力轴承。
背景技术
向心推力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能在较高的转速下工作,并且接触角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高。单列向心推力轴承只能承受一个方向的轴向负荷,在承受径向负荷时,将引起附加轴向力。并且只能限制轴或外壳在一个方向的轴向位移。若是成对双联安装,使一对轴承的外圈相对,即宽端面对宽端面,窄端面对窄端面,这样既可避免引起附加轴向力,而且可在两个方向使轴或外壳限制在轴向游隙范围内。目前单列向心推力轴承主要应用于机床主轴、高频马达、燃汽轮机、离心分离机、小型汽车前轮、差速器小齿轮轴等机械设备的设计中。双列向心推力轴承主要应用于油泵、罗茨鼓风机、空气压缩机、各类变速器、燃料喷射泵、印刷机械等机械设备的设计中。现有的向心推力轴承在静止状态时滚珠与内圈以及外圈的接触角是相等的,在高速转动时,滚珠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离心位移,使滚珠与内圈的接触角以及滚珠与外圈的接触角均发生变化,导致滚珠与内圈的接触角与滚珠与外圈的接触角不相等,使滚珠受到的力矩增大,因而会加剧滚珠的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的向心推力轴承在高速转动时,滚珠因离心力作用发生位移,导致滚珠与内圈的接触角以及滚珠与外圈的接触角发生变化,会加剧滚珠的损坏,缩短其使用寿命的的问题提供一种能解决该问题的向心推力轴承。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向心推力轴承,其包括内圈、外圈和滚珠,内圈与滚珠的接触面为沿着径向由外向内曲率半径逐渐增大的曲面,外圈与滚珠的接触面为沿着径向由外向内曲率半径逐渐减小的曲面,在静止状态下,滚珠与内圈之间形成有内接触角,滚珠与外圈之间形成有外接触角,内接触角小于外接触角。
在静止状态下,所述的内接触角为10°~15°。
在静止状态下,所述的外接触角为13°~1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因为在静止状态下,内圈与滚珠的接触面为沿着径向由外向内曲率半径逐渐增大的曲面,外圈与滚珠的接触面为沿着径向由外向内曲率半径逐渐减小的曲面,内接触角小于外接触角,滚珠在高速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位移,因而其内接触角会增大,而外接触角会减小,因为静止状态下内接触角小于外接触角,所以这样可以使滚珠在高速转动时内接触角与外接触角相等,减小高速转动时因内接触角与外接触角不相等产生的力矩对滚珠的破坏,增加向心推力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静止状态下轴承中滚珠与内圈以及外圈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高速转动时轴承中滚珠与内圈以及外圈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1为内圈,2为外圈,3为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以及附图2所示的一种向心推力轴承,其包括内圈1、外圈2和滚珠3,内圈1与滚珠3的接触面为沿着径向由外向内曲率半径逐渐增大的曲面,外圈2与滚珠3的接触面为沿着径向由外向内曲率半径逐渐减小的曲面,在静止状态下,滚珠3与内圈1之间形成有内接触角αi,滚珠与外圈之间形成有外接触角αo,内接触角αi小于外接触角αo。在具体实施例中,在静止状态下,所述的内接触角αi为10°~15°,所述的外接触角αo为13°~18°。因为在静止状态下,内圈1与滚珠3的接触面为沿着径向由外向内曲率半径逐渐增大的曲面,外圈2与滚珠3的接触面为沿着径向由外向内曲率半径逐渐减小的曲面,内接触角αi小于外接触角αo,滚珠3在高速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如图1所示的C向位移,因而其内接触角αi会增大,而外接触角αo会减小,因为静止状态下内接触角αi小于外接触角αo,所以这样可以使滚珠在高速转动时内接触角αi与外接触角αo相等,减小高速转动时因内接触角αi与外接触角αo不相等产生的力矩对滚珠的破坏,增加向心推力轴承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环能涡轮动力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环能涡轮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63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