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Y形气管支架及其置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56630.X | 申请日: | 2009-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4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潘长网;李玉茜;冷德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A61F2/84;A61L3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瞿网兰 |
地址: | 210061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支架 及其 置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气管支架及其置入器,具体地说是一种Y形气管支架及其置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治疗晚期肺癌所致的气管狭窄、纵隔及食管肿瘤造成管腔外压性狭窄及病人年龄大、全身状况不佳不能耐受手术者,通常需置入气管支架,而常规支架一般为直圆柱形分体结构,容易发生移位现象,当病变发生在支气管隆突处时,要放置三个支架,手术次数多、时间长、发生损伤的机率也就越大,同时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会非常昂贵。此外,由于常规的支架为直圆柱形分体结构,则使用时间较长时,会与肌肉组织相粘,易造成再次狭窄等症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对于支气管隆突处需多次手术置入支架,且支架易发生位移的问题,设计一种Y形气管支架,同时提供一种简单方便的Y形气管支架置入器,以便实现一次手术即可完成以前需三次才能完成的手术,且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之一:
一种Y形气管支架,其特征是它主要由支架主体1、左分支2和右分支3构成,左分支2、右分支3和支架主体1相连,左分支2和右分支3相对于支架主体1成树杈状分开,与支架主体1共同构成Y形结构;在所述的支架主体1、左分支2和右分支3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有覆膜4。
所述的覆膜4为生物相容性好的医用硅橡胶、医用聚氨酯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或涤纶膜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之二:
一种Y形气管支架置入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右内管5、左内管14、中管7、外管8、前手柄9、后手柄12、右软头6和左软头13,右软头6安装在右内管5的端部,左软头13安装在左内管14的端部,前手柄9安装在外管8上,后手柄12安装在不锈钢管11上,不锈钢管11与中管7相连,中管7穿装在外管8中,支架16的右分支和左分支分别通过穿过中管7的右绑套件10和左捆绑套件15固定在对应的右内管5和左内管14的外表面上,左捆绑套件15和右绑套件10的操纵端位于后手柄12的外端。
所述的所述的右捆绑套件10由不锈钢拉索17和捆绑线18形成活扣结构19将Y形支架16的右分支捆绑在右内管5的表面上,左捆绑套件15由不锈钢拉索20和捆绑线21形成活扣结构22将Y形支架16的左分支捆绑在左内管14的表面上。
所述的所述的右捆绑套件10由捆绑线23形成活扣结构24将Y形支架16的右分支捆绑在右内管5的表面上,左捆绑套件15由捆绑线25形成活扣结构26将Y形支架16的左分支捆绑在左内管14的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a、本实用新型采用Y形气管支架的分叉连体结构,可以用于治疗支气管隆突处的病变狭窄,且不易移位;
b、在治疗发生在支气管隆突处的狭窄时,同类产品需放置三只支架,做三次支架置入术,而本实用新型只需要一个支架、放置一次,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少。
c、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置入器操作方便,定位可靠,且可反复调整到位后进行释放,且采用活扣结构,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置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捆绑套件结构及其活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捆绑套件结构及其活扣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
一种Y形气管支架包括有支架主体1、左分支2和右分支3,左分支2、右分支3和支架主体1相连,构成Y形气管支架,如图1,支架表面覆膜4可以是硅橡胶、膨体聚四氟乙烯、聚氨酯或涤纶膜。
一种置放Y形气管支架的置入器,如图2,它包括右内管5、右软头6、中管7、外管8、前手柄9、右捆绑套件0、不锈钢管11、后手柄12、左软头13、左内管14、左捆绑套件15组成,右软头6安装在右内管5的端部,左软头13安装在左内管14的端部,前手柄9安装在外管8上,后手柄12安装在不锈钢管11上,不锈钢管11与中管7相连,支架16的左分支和右分支分别通过右捆绑套件10和左捆绑套件15固定在位于右软头6与中管7之间的右内管5和右软头13与中管7之间的左内管14的外表面上。右捆绑套件10可以是由不锈钢拉索17和捆绑线18形成活扣结构19,右捆绑套件15由不锈钢拉索20和捆绑线21形成活扣结构22,如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66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