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的防喘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9700.7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2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波;丁志坚;肖明鹏;陈颖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66;F02C6/12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 代理人: | 潘桂英 |
地址: | 421005 湖南省衡阳市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增压 压气 机蜗壳 防喘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结构,特别是一种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的防喘振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的涡轮增压器为了防止喘振一般是采用特性加宽结构,其结构和原理如图4-5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气流方向):图4为阻塞发生时,由于可以从压气机蜗壳斜孔补气进气,从而加大了阻塞流量;图5为喘振发生时,进入导风轮的部分气流又可从压气机蜗壳斜孔引出并重新吸入叶轮,其结果是促进气流延续,防止气流中断甚至返气,从而推迟喘振的发生,其实质是一种导风轮旁通再循环结构,其对拓宽压气机流量范围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以涡轮增压器都可以采用这种特性加宽结构来拓宽压气机叶轮的流量范围。但在实际中,由于某些涡轮增压器结构要求紧凑,特别是60mm直径以下叶轮的涡轮增压器系列,很难采用这种特性加宽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的防喘振结构,其可以拓宽压气机叶轮的流量,避免增压器喘振和阻塞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的防喘振结构,其包括压气机蜗壳,压气机蜗壳的内壁上开有多个孔,压气机蜗壳的内壁上位于多个孔的尾部设有将多个孔与压气机蜗壳的进风口相贯通的环形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内壁上开有的多个孔均为圆孔,孔的方向与轴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内壁上开有的多个孔成圆周均匀布置在压气机蜗壳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实用新型其可以拓宽压气机叶轮的流量,避免增压器喘振和阻塞的发生,其特别适用于小型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的防喘振。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涡轮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现有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的防喘振结构,其包括压气机蜗壳1,压气机蜗壳1的内壁上开有多个圆孔11,圆孔11的方向基本与涡轮增压器工作时压气机蜗壳1内的进风流向(即轴向)一致,多个圆孔11成圆周均匀布置在压气机蜗壳1的内壁上,压气机蜗壳1的内壁上位于多个圆孔11的尾部设有将多个圆孔11与压气机蜗壳1的进风口12相贯通的环形槽13。多个圆孔11与环形槽13拓宽了压气机的流量,避免了增压器喘振和阻塞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结构,只要是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内设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者等同的圆孔11和环形槽13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的防喘振结构就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97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叶扩压管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
- 下一篇:新型双吸泵结构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