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挤出翻盖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60935.8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4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成若飞;鲍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5/50 | 分类号: | B65D35/50;B65D47/08;B65D47/22;B65D51/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宋湘红 |
地址: | 51811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挤出 翻盖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挤出翻盖软管。
背景技术
以往的翻盖软管在其下盖的盖顶设有出液孔,打开上翻盖后内容物与外界空气可以接触到,对管内内容物造成污染,易变质,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翻盖软管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防空气回流从而可避免管内内容物与外界空气接触而变质的真空挤出翻盖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和翻盖,所述翻盖包括上翻盖和下盖,上翻盖和下盖通过折页结连接,在下盖的顶部设有翻盖出液孔,与上翻盖上的密封芯密封配合,在所述管体的头部外侧设有管体扣位或管体螺纹,在管体头部的内中央位置设有出液管,出液管的底部与管体头部一体连接,在出液管的上部设有凹槽;在所述下盖的内部设有内盖和内塞,在所述内盖的内侧面设有扣位或螺纹与相应的管体扣位相扣接或与管体螺纹连接,所述内塞与管体头部的内壁密封配合;在所述出液管与下盖之间还设有弹性体单向阀,所述弹性体单向阀包括侧部和顶部,侧部套在出液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体单向阀来实现防止管外空气回流,从而管内内容物不易污染和变质;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体单向阀,结构简单,功能可靠,生产成本低。本实用新型首次实现翻盖软管真空挤出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在上翻盖合盖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在上翻盖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由管体1、翻盖和热塑性弹性体单向阀5组成,在管体头部11外侧设有管体扣位12,在管体头部11的内中央位置设有出液管13,出液管13的底部与管体1的头部一体连接,在出液管13的上部设有凹槽131;翻盖包括上翻盖3和下盖2,上翻盖3和下盖2通过折页连接结4连接,在下盖2的顶部设有翻盖出液孔21,翻盖出液孔21在上翻盖3合盖状态时与上翻盖3上的密封芯31密封配合,在下盖2的内部设有内盖22和内塞23,在内盖22的内侧面设有扣位222与管体扣位12相扣接,起管体1和翻盖连接固定作用,内塞23与管体头部11的内壁密封配合;热塑性弹性体单向阀5设在出液管13与下盖2之间,热塑性弹性体阀5包括侧部和顶部,侧部套在出液管13上并封住凹槽131。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及原理如下:本实施例在管体1内封装液体后,打开上翻盖3,挤压管体1的管身,在挤压力下热塑性弹性体单向阀5的侧部变形,内容物从出液管13上部的凹槽131流至热塑性弹性体单向阀5及出液管13的的底部与下盖2的内塞23之间的出液空隙,再从翻盖出液孔21流出管外。失去挤压力时,热塑性弹性体单向阀5的侧部恢复形状,重新套在出液管13上,将出液管13及其上的凹槽131封住,管外的空气不会回流至管内。
本实用新型中下盖与管体的连接固定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来代替扣位连接,即在所述管体的头部外侧设有管体螺纹,在所述下盖的内盖的内侧面设有螺纹与管体螺纹连接。下盖与管体的连接固定优选扣位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热塑性弹性体单向阀(即TPE阀)也可用硅胶制成的单向阀代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09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