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均匀高亮度侧光式背光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0958.9 | 申请日: | 2009-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5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宋义;苏遵惠;张俊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7/10 | 分类号: | F21V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26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匀 亮度 侧光式 背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背光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匀高亮度侧光式背光源。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装置向着超薄化,高亮度,光线均匀化的方向发展,显示技术的发展带动背光的发展。由于侧光式背光源具有轻,薄,耗电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侧光式背光源因其轻薄而备受关注,并且,以发光二极管灯组为光源的侧光式背光源凭借其色彩还原性好、管理方便、亮度均匀性好、寿命长、安全、绿色环保、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已大量应用于中小尺寸面板显示器件中,正逐步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视机等大尺寸面板显示器拓展。
但是,现有的液晶显示模块中背光利用率很低,导致背光亮度不高,由于侧光式背光源模块是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提高光源之间的转化效率可以提升背光亮度,从而提高液晶显示模块的亮度。因此,如何提高光源之间的转化效率,是现有技术面临的主要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源亮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高亮度的侧光式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亮度侧光式背光源,包括导光板、设于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光源、以及设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的扩散膜,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侧面设有反射膜。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下表面加工有网纹结构。
具体地,接近于所述光源的网纹结构密度逐渐减小,远离于所述光源的网纹结构密度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该高亮度侧光式背光源还包括设于所述光源外侧的反射罩。
具体地,所述反射罩呈梯形、凹槽形或圆弧形。
具体地,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两侧或三侧。
具体地,所述光源为一字排列的多个LED点光源,所述LED点光源设于一PCB板上。
更具体地,位于所述PCB板中间区域的LED点光源之间的间距大,位于所述PCB板两侧区域的LED点光源之间的间距小。
本实用新型采用反射膜对从导光板侧面射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光线重新进入导光板,减少了光线损失,提高了光源之间的转化率,提高了背光亮度,从而也提高了液晶显示模块的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侧设有光源的侧光式背光源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网纹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侧设有光源的侧光式背光源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网纹结构的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均匀高亮度侧光式背光源,包括导光板1、设于所述导光板1侧面的光源2、以及设于所述导光板1上表面的扩散膜3,所述导光板1的至少一侧面设有反射膜4。所述光源2用于产生光线;所述导光板1用于将光源2产生的光线进行反射和折射;所述扩散膜3用于将光线变得均匀、柔和;所述反射膜4包括位于导光板1下表面的底反射膜41和导光板1其它侧边的侧反射膜42,用于将光线反射回导光板1。
如图2~图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1下表面加工有网纹结构11,所述网纹结构11可以更好的反射、折射光源2发出的光线,并通过底反射膜41和侧反射膜42对光线进行反射,最后使光线从导光板1的上表面发射出来。为了提高网纹结构11对光线的反射、折射效率,接近于光源2的网纹结构11密度逐渐减小,远离于光源2的网纹结构11密度逐渐增大,其大小、疏密的变化均可按照光源的情况及LCD液晶显示屏对背光源的要求来设计。
如图1、图2和图4、图5所示,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亮度侧光式背光源还包括设于所述光源2外侧的反射罩5,所述反射罩5呈梯形、凹槽形或圆弧形等形状。光源2射出的光,一部分直接进入导光板1,另一部分经包围光源2的反射罩5反射后再射入导光板1,光线在其中经过导光板1下表面的网纹结构11多次反射、折射后,射出导光板1的出光面,部分光线经多次反射折射后,射到导光板1下表面的底反射膜41上和导光板1侧面上的侧反射膜42,底反射膜41和侧反射膜42再将这部分光线射到导光板1的出光面,实现了光线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
再参阅图1、图2和图4、图5,具体地,所述光源2既可设于所述导光板1的一侧(如图1和图2所示),也可设于所述导光板1的两侧(如图4和图5所示),还可以设于所述导光板1的三侧(图中未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09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