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微波裂解生产活性炭使用的微波加热回转活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1378.1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7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友;杨启才;佟东生;李新跃;王照壹;王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兖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10 | 分类号: | C01B3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41 | 代理人: | 曲家彬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微波 裂解 生产 活性炭 使用 加热 回转 活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产物生产使用的设备,特别是一种垃圾微波裂解处理系统生产活性炭使用的微波加热回转活化炉。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一种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环保、无毒害的优良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除臭、防腐、水处理、溶液脱色、化工催化、化学分析等领域。活性炭的出现,则使活性炭更方便的发挥其在日常生活、医疗卫生、工业等领域上的吸附和过滤功能。
根据现有活性炭的两大种类:煤质活性炭和木质活性炭。制备活性炭的主要原料是优质原煤和高固定碳含量的生物质原料如:椰壳、杏仁壳、核桃壳、木屑、竹片等。活性炭生产受原料的限制一方面极大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受资源量的限制很难得到大规模的生产。
在垃圾微波裂解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残余物,其含碳量在40%左右,剩余为金属、泥沙以及玻璃渣等成分,经分选后,可进一步提高固体残余物碳含量,可达到65%,特别适用于活化制备活性炭。
将垃圾微波裂解的固体产物用于制作活性炭,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的再生利用率,另一方面亦可以提高垃圾处理的回收效益,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在国际通行的活性炭生产工艺中,通常采用化学活化法和物理活化法两种方法进行活性炭的制作。化学活化法在制备活性炭的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含酸尾气和含酸废水,对周围的环境影响极大。物理活化法是把含炭材料在常温下炭化,然后用氧化性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气、氧气或者几种氧化性气体的混合气体作为活化剂在700-1000℃高温条件下与碳发生氧化反应,制备活性炭。
现有物理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能耗高,由于活性炭在炭化过程中全靠优质煤燃烧提供能量,受不完全燃烧、排渣排气等因素的影响,外加能量的30-35%,用于反应过程的能量吸收。(2)炭化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升温过程复杂等因素的制约,大量产生焦油、木醋酸等液体产物,导致固体炭的回收率低,一般现在制备活性炭的工艺中,炭化、活化过程都是在外加热或不完全燃烧才热的条件下进行的,并且在制备过程中,气体产物和大量的热能资源不能充分的利用,形成资源极大的浪费。
现有技术中的化学活化法和物理活化法两种方法进行活性炭的制作,现有技术一是本身具有诸多上述不足,二是不适用于垃圾微波裂解处理系统中固体产物生产活性炭。
实用新型内容
为适应垃圾微波裂解处理系统中固体产物生产活性炭,提高资源的再生利用率、垃圾处理的回收效益,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微波裂解生产活性炭使用的微波加热回转活化炉。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垃圾微波裂解处理系统中固体产物生产活性炭的方法中使用的微波加热回转活化炉包括:炉体预热部分A、炉体活化部分B、冷却保温部分C、动力部分D和机架部分E。炉体预热部分A包括:保温筒、带锁气阀的进料口、水蒸气进口、预热杨料板、前动力圈和前封头,带锁气阀的进料口和水蒸气进口设置在前封头的端面上,预热杨料板均布设置在保温筒的内壁上,前封头套装在保温筒的一端并与保温筒构成密封的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前动力圈设置在保温筒的外圆上。炉体活化部分B包括:非金属活化炉体、微波发射源、微波发射源支架、隔热层、微波屏蔽罩和活化杨料板,微波发射源沿非金属活化炉体的同一径向为一组均布设置在微波发射源支架上,多组微波发射源沿非金属活化炉体轴向均布设置,微波发射源支架与非金属活化炉体之间设置有隔热层和微波屏蔽罩。冷却保温部分C包括:冷却保温筒、带锁气阀的出料口、饱和水蒸气进口、保温杨料板、后动力圈和后封头,带锁气阀的出料口和饱和水蒸气出口设置后封头上,保温杨料板均布设置在冷却保温筒的内壁上,后封头套装在冷却保温筒的一端并与冷却保温筒构成密封的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后动力圈设置在冷却保温筒的一端上,保温杨料板均布设置在保温杨料板的内壁上,后动力圈固定设置在冷却保温筒外圆上。保温筒、非金属活化炉体和冷却保温筒空腔内径相同,同轴线固定密封连通。动力部分D包括:动力电机、主动动力轮、被动轮,动力电机与主动动力轮连接,主动动力轮和被动轮分别于所述的后动力圈和前动力圈构成传动连接。机架部分E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前支架与所述的前封头构成固定支撑,后支架与所述的冷却前封头构成固定支撑,前支架和后支架使所述的保温筒、非金属活化炉体和冷却保温筒的轴线呈前封头端高,冷却前封头端低的倾斜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兖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兖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13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