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关机静音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62123.7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0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H03K17/28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44266 | 代理人: | 欧阳启明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机 静音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音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机静音电路。
背景技术
在一些具有音频输出的电器设备当中,经常会遇到开关机的噪声或响声问题,例如电视机刚上电或者电视机刚掉电时,由于前级音频处理芯片上电或掉电噪声引起的输入信号噪声,以及功放芯片本身由于上电或掉电引起的噪声都在喇叭里产生异常声响,形成开关机噪音,严重影响了电视产品的整机品质。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伴音的柔和度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使得静音电路的实现与改进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常用的开关机静音电路虽然有很多种,但是,一般都只能实现上电静音或者掉电静音,并且普遍存在电路复杂,或是只注重单方面的开机或关机静音等问题,使电路性价比下降,不具有太大应用价值。
参考图1,是现有的一种开关机静音电路,其用一个三极管、两个二极管、两个电容及三个电阻组成静音电路与直流电源VCC连接以产生静音信号MUTE,其缺点是两个电容分别负责上电和掉电的静音信号产生,两个二极管的一个产生关机静音信号,另一个仅参与加速关机静音信号的产生和泄放其中一个电容的能量,电路的资源未充分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参考图2,是现有的另一种开关机静音电路,其用两个三极管、一个电容以及四个电阻构成的静音电路与直流电源VCC连接以产生静音信号MUTE,该静音电路虽然共用了一个电容,但是仍用两只三极管分别产生上电和掉电的静音信号,这种电路的资源利用率也很不理想。
上述两个开关机静音电路都可以同时在开机和关机情况下产生静音信号,但是成本较高,且电路的利用率较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更低,资源利用率更高的开关机静音电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机静音控制电路,以解决电源打开或关闭时电路产生的杂音或异常声响,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开关机静音电路,用于为一具有音频输出的设备提供一静音信号,其包括一电子开关、一二极管、一充放电电容、一上拉电阻、一反馈电阻、一取样电阻以及一限流电阻,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设备内的一直流电源,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的第一极和取样电阻的一端,所述取样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充放电电容后接地并通过反馈电阻连接电子开关的第二极,所述上拉电阻连接于直流电源与电子开关的第二极之间,所述电子开关的第三极连接限流电阻的一端,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作为输出端输出所述静音信号。
所述的开关机静音电路,其中,所述电子开关为PNP型三极管,其第一、第二和第三极分别为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所述的开关机静音电路,其中,所述直流电源在设备开机时输出一额定电压,并在设备关机后停止电压输出,所述静音信号为持续的高电平信号。
所述的开关机静音电路,其中,所述直流电源的额定电压为12V,上拉电阻的阻值为10KOhm,反馈电阻的阻值为15KOhm,取样电阻的阻值为470Ohm,负载电阻的阻值为4.7KOhm,充放电电容的电容值为220uF。
所述的开关机静音电路,其中,所述设备开机时的静音信号持续时间为130mS。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开关机静音电路充分利用电路资源,使用一个充放电电容既利用其充电过程又利用其放电过程产生静音信号,而且二极管也是既能产生上电静音信号又能产生掉电静音信号的必要元件,因此实现了电路开关机静音一体化的设计,使电路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开关机静音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现有的另一种开关机静音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开关机静音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21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