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音频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2253.0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7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俊;王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02;H01R13/46;H01R13/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音频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音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具有能产生声音效果的音频连接器在电子产品中已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两系统间语音信号的传输。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子产品几乎都在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人们希望随时随地都可使用轻巧化的电子产品,如移动电话、PDA、MP3或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音频连接器在这些产品上的应用更为重要。无论是上述何种产品,均可由耳机来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资讯。参见图1,其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音频连接器的立体图,其各个金属端子从绝缘本体的侧面的槽里插入,见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处,该处的金属端子插入后占据了用于插插头的插孔的空间。由于移动通讯产品的体积越来越小,音频连接器的尺寸也日益变小,尤其是其上的插头,例如手机上的耳机插头,其小型化,则与插头匹配的耳机插座也必然需要小型化,所以,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体积更小的音频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音频连接器体积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减少空间的体积小的音频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音频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从绝缘本体的侧面容纳于绝缘本体内的接触端子组,绝缘本体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插入插头的插孔,绝缘本体的前端上位于插孔的旁边设置有第一插口,所述音频连接器还包括从绝缘本体的前端容纳于绝缘本体内的前端接触端子,所述前端接触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沿端子本体的侧面延伸的用于接触插头的弹性接触臂、及沿与端子本体垂直方向延伸的用于将前端接触端子插入第一插口的固持部。
在上述音频连接器中,所述固持部为两个,所述第一插口为两个,两个固持部分别插入两个第一插口。
在上述音频连接器中,所述弹性接触臂的一侧设置为弧形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插头接触。
在上述音频连接器中,每个固持部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加强固持部与第一插口的连接的第一倒刺。
在上述音频连接器中,所述插孔外露出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构成与插头直径匹配的完整的圆柱状。
在上述音频连接器中,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前端接触端子变形的辅助端子,两个第一插口之间的绝缘本体的前端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辅助端子的第二插口。
在上述音频连接器中,所述辅助端子包括辅助端子本体及沿辅助端子本体延伸出的弹性臂。
在上述音频连接器中,所述辅助端子本体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加强辅助端子与绝缘本体的连接的第二倒刺。
在上述音频连接器中,所述弹性臂包括用于加强其弹性支撑前端接触端子的折弯臂。
在上述音频连接器中,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前端接触端子外端的用于防止其变形的抗折弯部,所述抗折弯部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对应处设置有弧形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曲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连接器通过在绝缘本体的前端靠近插孔处设置第一插口及与第一插口匹配的前端接触端子,从而使前端接触端子可以从绝缘本体的前端的放置插头的旁边穿入,这样也不会占据插孔的空间,也大大减少了绝缘本体的体积,进一步的减小了音频连接器的体积,使其具有体积小且电连接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音频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连接器中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连接器中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连接器中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前端接触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连接器的又一实施例中前端接触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辅助端子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连接器的又一实施例中辅助端子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连接器中带有辅助端子的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连接器中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22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
- 下一篇: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防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