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包装型锂电池故障检测保护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0920262291.6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1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元瑞;杨月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力通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包装 锂电池 故障 检测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保护电路领域,涉及一种软包装型锂电池故障检测保护电路,主要应用于EPC(微型笔记本)、EBook(电子书),数码设备等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的技术不断成熟,各种采软包装材料的锂电池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诸多领域,软包装电池相比传统电池具有不少优点,电池更加轻薄,体积更小,能量比更高。但其缺点是一旦充电时锂电池保护IC失效,电芯出现过充反应,那么就会出现电芯鼓涨的现象,如果此时在失去保护的情况下继续充电,电芯的鼓胀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外包装就会破裂漏气,由于锂离子化学性质极其活泼,遇到空气便会剧烈燃烧,严重危害消费者的人生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电路图,此背景技术是两节锂电池串联组合的保护电路原理图,能够对两节锂电池做到过充电,过放电,负载过流以及正、负极短路的保护作用。一种两串锂电池电路如图1,由IC1【电池保护芯片】、R1、R2、R3、C1、C2、Q1等器件组成,IC1通过R1、R2完成每节锂电池BAT1、BAT2的电压检测,其中R1与C2为IC1提供电源,并且为IC1提供BAT2电压检测回路;R2、C1为IC1提供BAT1电压检测回路;R3电阻利用MOS管内阻在充放电时产生的电流形成的电压降,来为提供IC1检测负载是否过载以及正、负是否短路的判断功能;Q1为一颗内置两路对立串接的N沟道MOS管,此处作为电子开关功能,IC1控制通过C0、D0两子端子控制Q1以实现充、放电回路的通断功能,正常时使用时,D0、C0均为高电平,Q1两路MOS处于完全导通状态;如果电芯出现过电压状态,则C0端子输出低电压,关断充电回路;如果电芯出现欠压状态,则D0端子输出低电压,关断放电回路。
电芯出现鼓涨的情况下,电芯实际已不能在使用,如果继续使用,就会产生漏气燃烧的严重后果,严重威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池保护电路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包装型锂电池故障检测保护电路,该电路能在电池出现鼓胀时及时切断电池充电回路,禁止对鼓胀的电池继续充电,实现对电池的进一步保护。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软包装型锂电池故障检测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串接在一起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充电控制MOS管、放电控制MOS管;该软包装型锂电池故障检测保护电路具有2个对外接线端EB+端和EB-端;EB+端与第二电池正极相接;第二电池的负极与第一电池的正极相接;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分别通过阻容滤波电路接电池保护芯片的VDD端和VC端;电池保护芯片的VM端通过第一电阻与EB-端相接;充电控制MOS管和放电控制MOS管的D极对接;放电控制MOS管的S极接第一电池的负极;放电控制MOS管的G极接电池保护芯片的放电控制端;充电控制MOS管的S极接EB-端;充电控制MOS管的G端接电池保护芯片的充电控制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充电保护支路;
所述的过充电保护支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过充保护MOS管和用于检测电池是否产生鼓胀的薄膜开关;所述的薄膜开关设置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
所述的过充保护MOS管通的G极接薄膜开关的一端,薄膜开关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阻接到EB+端;过充保护MOS管的S极接EB-端;过充保护MOS管的D极通过第三电阻接电池保护芯片的充电控制端。
所述的电池保护芯片为S8242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薄膜开关检测电池是否发生鼓胀,检测鼓胀时,通过过充电保护电路切断充电回路,有效保护电池的安全。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保护电路的基础上再加上了一层保护,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软包装型锂电池故障检测保护电路,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软包装型锂电池故障检测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软包装型锂电池故障检测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力通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力通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22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空运水上吸盘式曲面浮桥
- 下一篇:组合喷嘴式泵入口补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