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62329.X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4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芬 |
主分类号: | C02F1/48 | 分类号: | C02F1/48;C02F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 44209 | 代理人: | 郭文姬;罗兴元 |
地址: | 5237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化 生物反应器 相配 污水处理 系统 | ||
1.一种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进水管道、进水管道阀门、膜生物反应器和净水出水管道,以及出水管道阀门和抽水泵;工业或生活污/废水由进水管道经进水管道阀门控制后进入所述膜生物反应器内经过处理后,再从出水管道由抽水泵抽出被再次循环利用或排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进水管道阀门之前的污/废水流经途中,设有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使污/废水在进入膜生物反应器之间经过磁活化和过滤处理;
所述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采用标准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的方式串接于污水进水管道途中,包括圆桶形壳体和可拆卸地盖装在所述壳体上方的盖板;所述壳体内沿径向横置有一隔板而将壳体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为净化腔,下腔室为集污腔;所述净化腔的壳体壁上,对称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该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中心轴线同轴、并与壳体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净化腔内、所述盖板内表面上,固定有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该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为圆柱形,其外套有不锈钢圆筒;除隔板与壳体内壁的固定处是密闭之外,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所述净化腔内,还设有圆筒形过滤网,该过滤网上端固定在所述盖板内表面上,过滤网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隔板上并将整隔板包围;所述进水管借助连接件直接与过滤网内部连通,而出水管不与过滤网内部连通;所述隔板中央开有圆孔,所述集污腔内有排污管,该排污管的上端插入所述圆孔内而将净化腔与排污腔连通,所述排污管上还套装有圆筒形的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该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外表面也封装有不锈钢圆筒;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安置有环形的回水滤网;所述集污腔的下部壳体壁上,开设联接有排污阀的排污口;所述第一组合磁路磁力构件和第二组合磁路磁力构件的磁场方向均与经过它们的水流方向正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强磁二级过滤集排污装置之前的污/废水流经途中,还设有内通式强磁活化装置;所述内通式强磁活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强磁活化器,该强磁活化器安装在需被磁化的设备或管路上;所述强磁活化器包括敞口型外壳,外壳内的下部放置有导磁部件,该导磁部件的上面对称放置有第一永磁部件和第二永磁部件,该两永磁部件之间设有隔磁部件,并且,该两永磁部件的磁极相对倒转,即其中一个为N极向上而另一为S极向上;所述第一永磁部件和第二永磁部件的上面分别又放置第一聚磁工作部件和第二聚磁工作部件,该两聚磁工作部件之间留有空隙,且两聚磁工作部件的上表面对称形成聚磁工作面同时也是强磁活化器的安装表面,所述聚磁工作面与被磁化设备或管路上的安装位置的几何形状相吻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磁工作面为柱面、球面、平面、锥面或阿基米德螺旋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部件和第二永磁部件的磁性强度相似等,两者的形状尺寸和材质完全相同,同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所述第一聚磁工作部件和第二聚磁工作部件的形状和材质也完全相同。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磁活化器可单独安装或多个一起安装;当在管道上多个强磁活化器一起安装时,多个所述强磁活化器必须均匀分布安装在同一圆周线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过滤网的直径为0.05-1米,滤网目数为12-3000目,所述回水滤网的滤网目数大于所述圆筒形过滤网的滤网目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活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相配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圆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的分流水流量小于进水管流量的五分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芬,未经李新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232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饮水PH值自动调节装置
- 下一篇:过滤机的滤筒具扰流部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