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防止电池反接的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3011.3 | 申请日: | 200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3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圳鸿;林佑叡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防止 电池 反接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防止电池反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种便携式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越来越流行。然而一般的传统电池无法满足消费者对所述电子产品较长待机时间及使用时间的需求,因此具有高容量的电池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众多具有高容量的电池中,有一种如图1所示的电池具有如下特性:电池10的正极11为电池10一端的中心区域,电池10的负极12为除正极11外的其余区域。众所周知,传统的电池一般标示正负极,或者正极凸点比负极要长,便于消费者在使用时正确辨认正负极以确保电池的正确安全使用。但是,图1所示的电池10与传统的电池不同,电池10的外观为一规则圆柱体,两端均为平面,且所述电池10并未标示正负极。因此,对于这类特殊电池10,一般消费者在使用时不易辨认所述电池10的正负极,很容易将所述电池10电池反接,从而导致所述电子产品短路烧毁甚至引起电池爆炸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危及消费者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防止电池反接的连接器,该可防止电池反接的连接器能防止电池一端的中心区域为正极、除正极外的其余区域为负极的电池反接,从而保证电池的正确安全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可防止电池反接的连接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开设有容纳所述电池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具有在纵长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容置腔的第一端壁的中间设有突伸入所述容置腔的正极接点,以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相抵触,所述第二端壁设有突伸入所述容置腔的负极接点,以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抵触,所述负极接点在垂直所述电池中心轴的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正极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外。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可防止电池反接的连接器的容置腔的第二端壁突伸入所述容置腔的负极接点在垂直所述电池中心轴的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电池的正极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外,将电池反接时,所述电池的正极不会接触到所述负极接点,避免了因电池反接造成的电子产品短路烧毁及引起电池爆炸的情况的发生,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及因电池爆炸危及消费者安全的事故的发生。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可防止电池反接的连接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池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防止电池反接的连接器正确装上电池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图。
图4为图2的侧面透视图。
图5为图2所示连接器相反装上电池后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电池 10 正极 11
负极 12 本体 21
容置腔 22 第一端壁 221
第二端壁 222 正极接点 23
负极接点 24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防止电池反接的连接器,适用于防止电池10一端的中心区域为正极11、除正极11外的其余区域为负极12的电池10反接,所述连接器包括本体21,所述本体21开设有容纳所述电池10的容置腔22。所述容置腔22具有纵长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壁221和第二端壁222,所述容置腔22的第一端壁221的中间设有突伸入所述容置腔22的正极接点23,以与所述电池10的正极11相抵触,所述第一端壁222设有突伸入所述容置腔22的负极接点24,以与所述电池10的负极12相抵触。所述负极接点24在垂直所述电池10中心轴的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正极11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外(如图4所示)。
具体地,所述连接器的本体21呈长方体状。所述正极接点23和负极接点24均为圆柱体,如图3所示,所述正极接点23为一个圆柱体,所述负极接点24为两个圆柱体,且所述负极接点24在垂直所述电池10中心轴的平面上的投影以所述正极接点23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为中心对称分布(如图4所示)。
可理解地,所述本体21呈圆柱体状或其他形状,具体的形状可以根据所述连接器所针对的具体的电子产品来进行设计。所述正极接点23和负极接点24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且所述正极接点23和负极接点24的具体数量可以多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30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