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水头水流消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63157.8 | 申请日: | 200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5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廖泽球;徐锡荣;刘明;李维文;王晓村;马兆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赵磊;曾旻辉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头 水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洪消能设施,尤其是涉及高水头水流消能装置。
背景技术
高水头水流从较高位置落下,水流势能将转化为动能,由于水流在下落过程中,下落高度越大,水流流速越大,单位重量水体所具有的能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于高水头水流若采用消能效果不好的消能装置,高速水流不仅会对下游建筑物产生较大的冲刷破坏能力,而且还由于泄流过程伴随着产生空化、空蚀及雾化等问题,常常会威胁泄流建筑物及下游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高水头水流消能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将大部分泄洪能量集中至下游,在下游通过开挖或建尾坎等构建消力池或水垫塘,以底流水跃消能方式消散洪水能量,其特点是以水与水相互作用为主来完成能量的消散,水雾飘散较大,一般使用于下游有足够宽阔的河面或闲地,附近没有建筑或人居,允许水跃形成的水雾飘散的情况;2、通过在流道(包括溢流体、陡坡、陡槽段等)段底部增加粗糙度,增加水流的横向旋滚、掺气及剧烈的紊动,使部分泄洪能量消除在流道中途,剩余能量由下游的消力池或水垫塘负责消能;其特点是:利用水与水、水与固体边界、水与空气的相互作用来消能,一般适用于水头不高,流量不大,流道坡度不陡的情况。
参阅图1,为常见的一种底流消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山体1上的溢洪道2的坡脚处设置一定尺寸和水深的消力池3,洪水通过溢洪道2流入消力池3底部,洪水能量集中在消力池3内与消力池3中的下部水体碰撞摩擦发生水跃,进行消能。这种消能装置中,需要在山体边坡上设置专门的曲线型溢洪道2,同时消力池3要具备足够的尺寸和水深,工程投资较大,占用面积广,特别是消力池3必须保持足够的水深,要求较高。参阅图2,为一种跳流消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山体1上的溢洪道2坡脚处设有挑坎4,挑坎4外设有一定宽度的河道,洪水通过溢洪道2下泄,通过挑坎4跳流入空中,然后落入河道中的水体内,洪水在空中与空气发生摩擦,在河道中与水体甚至河道底部的岩石发生碰撞,进行消能,这种消能装置中,山体边坡上的溢洪道同样需要为曲线型,工程投资大,此外,河道要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占用场地面积大,不适用于溢洪道底部空间有限的场合。参阅图3,为另一种面流消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山体1上溢洪道2的坡脚处设有挑坎4,挑坎4外设置具有一定尺寸和深度的消力池3,洪水通过溢洪道下泄,通过挑坎4将下泄高速水流引向消力池3水体表面,洪水的能量集中在消力池3内与消力池3上部水体碰撞摩擦发生水跃,进行消能。这种方式同样存在必须设置曲线型的溢洪道,消力池占地尺寸较大,工程要求高等缺陷。
因此,对于高水头、流量较大的水流消能,而且在电力工程中,坡脚厂区地面没有足够的建设消力(能)池场地的情况下,上述常用的水流消能方式都不能适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场地较小、可以利用现有的边坡台阶设置、充分对水利消能的高水头水流消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水头水流消能装置,设置在具有边坡台阶的山坡上,其由消能水槽、透空直墙和消能坎组成,其中透空直墙和消能坎顺次位于所述边坡台阶处的消能水槽内,且透空直墙垂直于水流方向,位于消能坎的上游侧。
透空直墙为垂直墙体,其底部悬空,可供水流通过,上部可以挡水和约束水流,消能坎可以进一步挡水和约束水流,因此,当洪水从高处落下进入边坡台阶处时,由于透空直墙的阻挡,引起透空直墙上游侧的水流水位壅高,形成激烈的碰撞旋滚,使水流动能得到部分消散,实现第一次的消能,此外,从透空直墙下部透空处通过的水流进入消能坎处,并被消能坎阻挡,引起水流在透空直墙和消能坎之间形成又一次激烈的碰撞旋滚,使水流的动能进一步消散,实现第二次的消能,经过两次消能后,水流动能基本消散,通过消能坎上表面平顺流向下游,实现有效的消能,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边坡台阶设置,占用场地小,消能效果好。
所述消能坎的顶端朝向所述透空直墙方向延伸,进一步将水流引向透空直墙后,水流的碰撞旋滚更加激烈,提高消能的效果。
所述消能坎的垂直截面呈弧形,可以有效地约束水流,提高消能效果,可以平顺的引导水流变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设置紧凑,布局合理,充分的利用了边坡台阶的地形设置,下游占用场地少,消能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底流消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跳流消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现有技术中面流消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未经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31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拉床进退工作台
- 下一篇:饮用水二次污染深度处理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