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粉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63562.X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2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余建辉;吴筱源;刘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建辉;吴筱源;刘瑞华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粉燃烧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沥青拌合领域的煤粉燃烧器。
背景技术
我国应用煤粉燃烧器已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电厂以及锅炉等领域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应用于筑路机械的沥清拌合设备中却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此外近几年原油价格不断攀涨,因此煤粉燃烧器已被越老越多地应用于此领域。目前,配套设备应用的煤粉燃烧器在喷粉前有一个大型燃烧室,长约2米、直径大概1.6~1.8米,煤粉喷出燃油点燃后要伴烧5~10分钟,在燃烧室内形成一个高温空间,煤粉喷出后方继续保持燃烧,这种结构存在的缺陷是:热能损耗大,热效率较低,外形体积大,导致安装占用空间大,使用非常不方便;由于热损耗大,相当一部分热能消耗在这个燃烧室中,而且高温产生了一定的危险,因此燃烧室必须要定期维护,增加了人工劳动强度,而且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粉燃烧器,热效率较高,设备体积小,安装使用非常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粉燃烧器,包括燃烧室、点火油枪、喷嘴装置、供粉装置、供油装置,点火油枪和喷嘴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燃烧室的输入端相连接,点火油枪的输入端连接于供油装置,喷嘴装置的输入端连接于供粉装置,供粉装置将煤粉通过喷嘴装置送入燃烧室,点火油枪用于将煤粉点燃,供油装置用于向点火油枪提供油,其特征是:
所述的喷嘴装置包括喷嘴和喷嘴罩,所述的喷嘴设置于喷嘴罩内,
所述的喷嘴设有若干螺旋式喷粉道和旋流环,所述螺旋式喷粉道的输入端连接于供粉装置,输出端与旋流环相连接,
所述的旋流环上设有若干吹气孔,所述的吹气孔与螺旋式喷粉道一一对应,
所述的煤粉燃烧器还包括空气压缩装置,所述吹气孔的输入端和喷嘴罩的输出端分别与空气压缩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供粉装置将煤粉送入螺旋式喷粉道,煤粉在螺旋式喷粉道中旋转流动,煤粉被第一次加速,然后进入旋流环中的吹气孔,空气压缩装置对吹气孔中的煤粉进行第二次加速,从吹气孔中吹出的煤粉在喷嘴罩内形成高速涡流经出口喷出,同时空气压缩装置对喷嘴罩的出口输出高压空气形成负压,煤粉跟进补充形成第三次加速,然后旋转喷入燃烧室,点火油枪引燃煤粉。
按照一种优选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烧室内壁由耐火材料制成,所述燃烧室内壁的外层设有不锈钢壳,所述不锈钢壳的外层设有旋流鼓风夹层,所述旋流鼓风夹层的外层设有锅炉板外壳。
按照一种改进的优选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粉装置设有用于将煤粉吹送至喷嘴装置的漩涡气泵,所述的漩涡气泵和喷嘴装置之间设有比例调节蝶阀。
作为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嘴罩的侧面设有用于调整喷嘴罩的调整螺栓。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旋式喷粉道和吹气孔均为6个。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为空压机。
由上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喷粉装置可使得喷粉在送入燃烧室前进行三次加速,形成高速旋转的煤粉流,这样在点燃时可迅速充分地燃烧,不需要很大体积的燃烧室就可以达到很高的热效率,安装和使用均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煤粉燃烧器的实施例,包括燃烧室1、点火油枪2、喷嘴装置3、供粉装置4、供油装置5,点火油枪2和喷嘴装置3的输出端分别与燃烧室1的输入端相连接,点火油枪2的输入端连接于供油装置5,喷嘴装置3的输入端连接于供粉装置4,供粉装置4将煤粉通过喷嘴装置3送入燃烧室1,点火油枪2用于将煤粉点燃,供油装置5用于向点火油枪2提供油,其中,喷嘴装置3包括喷嘴31和喷嘴罩32,喷嘴31设置于喷嘴罩32内,喷嘴31设有6个螺旋式喷粉道和旋流环,螺旋式喷粉道的输入端连接于供粉装置,输出端与旋流环相连接,旋流环上设有6个吹气孔(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更多螺旋式喷粉道和吹气孔),吹气孔与螺旋式喷粉道一一对应,本实施例还包括空气压缩装置6,吹气孔的输入端和喷嘴罩32的输出端分别与空气压缩装置6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建辉;吴筱源;刘瑞华,未经余建辉;吴筱源;刘瑞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35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