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调光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3893.3 | 申请日: | 200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7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何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大景照明控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调光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照明领域,具体是指一种LED调光控制器。
背景技术
大功率LED作为新型高效固体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LED的驱动不同于白炽灯、荧光灯和高压钠灯等采用高压AC电源的光源,其驱动是采用电压低得多的DC电压源,因此要确保LED具有最佳的性能和尽量长的工作寿命,一个稳定可靠的驱动电路是非常必要的。
现有技术中,LED灯(比如护栏、灯杯、投射灯)的驱动多是采用阻容降压,然后加一稳压二极管稳压,向LED供电,这样驱动LED的方式简单便宜,但存在下列缺陷:降压电阻上会消耗大量电能,甚至有可能超过LED所消耗的电能,导致效率低;当电流越大时要求降压电容越大,所以消耗在降压电阻上的电能也就越大,导致无法提供大电流驱动;其次是稳定电压的能力极差,无法保证通过LED的电流不超过其正常工作要求,设计产品时一般采用降低LED两端电压来供电驱动,这样是以降低LED亮度为代价的。
另有一些驱动方案是采用改变LED二端的电压或者电流达到调光目的,也就是模拟调光,但从LED的发光特性分析,LED的电压电流跟亮度不是线性关系,通过调电压和电流是不能实现由0-100%全范围且平均的亮度调节的,且经常改变LED的电流和电压,对LED寿命有很大的影响。也有些方案采用PWM调光,但因LED驱动对PWM调光信号的回应时间具有较长的延迟,导致调光精度低,从而达不到最佳的调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稳定、能够实现亮度从0%~100%变化的LED调光控制器。
根据上述需解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LED调光控制器,包括调光驱动电路,所述调光驱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滤波模块、恒流控制模块及输出调光控制模块,所述恒流控制模块输入端还与PWM信号模块输出端连接;恒流控制模块根据PWM信号模块信号控制输出调光控制模块实现LED调光。
具体的,所述PWM信号模块采用微处理器,由微处理器I/O口产生PWM信号;所述微处理器与调光驱动电路之间设有光电隔离电路。
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包括集成芯片U1及场效应管Q1,所述U1PWMD端连接PWM信号模块,VIN端通过一稳压电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GD端通过电阻连接场效应管Q1栅极,Q1源极接U1CS端,漏极连通过电感L6接LED负极。
所述集成芯片U1CS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7、R8、R9接地;所述稳压电路包括串联于整流滤波电路两端的电阻R4、R3、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1稳压端通过隔离电容C9连接电感L6,同时通过二极管D11连接集成芯片U1的VIN端;所述LED正负极间连接有续流二极管D1。
优选的,所述LED调光控制器进一步包括与微处理器电路信号连接用于接收远程控制命令进而通过微处理器电路控制调光驱动电路实现LED调光的总线通讯电路。所述总线通讯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之间设有光电隔离电路。所述总线通讯电路兼容RS485接口和DMX512接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所述调光控制器采用恒流驱动方式,效率可达90%以上;
(2)所述控制器具有高智能性,可远程控制,兼容RS485接口和DMX-512接口,通过总线控制可灵活实现点控、群控、时间控制、场景控制、感应器自动控制及计算机集中控制;
(3)所述调光控制器采用微控制器输出PWM控制信号实现PWM全数字调光,进而可使大功率LED实现全亮度范围(0%~100%)调光,有效节能;
(4)所述调光控制器单路驱动能力强,避免传统布线烦锁及用线量大、污染大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调光控制器原理组成示意框图;
图2为所述调光控制器恒流控制模块实施例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所述调光控制器总线通讯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大景照明控制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大景照明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38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