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蚕用提青除沙簸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4550.9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7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山;黎武;李国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林山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谢伟;曾旻辉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蚕用提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蚕用提青除沙簸。
背景技术
在养蚕过程中,提青、除沙是一个必须的操作,以往是用四方形的提青网来进行操作,一般是由两个人分别提出网的两个角;在提青时,用提青网对每一窝蚕提青后,一网一网的把青蚕倒到一个蚕窝上集中,采用该方式进行提青,效率低下,且至少需要两个工人进行操作,操作时的劳动强度较高,操作慢,功效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蚕用提青除沙簸,采用本实用新型之后,提青、除沙效率更高,工人劳动强度低。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蚕用提青除沙簸,该提青簸包括边框及底网,底网的周边固定在边框上,底网上设有多个网孔,各网孔的规格大于5毫米×5毫米。
当龄蚕要进入睡眠期时,在提青簸上撒些新鲜的桑叶,约十分钟后,仍然需要吃叶的青蚕会全部爬到提青簸上,把发育较慢、仍要吃桑、体色青(眠蚕体色发黄)的蚕提取出来,分开饲养;此外,用同样的方法可把爬动食桑的蚕从蚕窝提出来,从而与蚕窝内的病死蚕、蚕粪、桑渣等分离,从而除去废物“蚕沙”,使蚕的生活环境更干净卫生,透气通风;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提青簸进行提青时,一个人即可操作,而且用提青簸对一个蚕窝提青后,可以直接再放到第二个蚕窝进行提青,而不需一网一网的把青蚕倒到一个蚕窝上进行集中,工人的劳动强度低,效率高。
前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细化的技术方案可以是:
所述边框的下部为底沿,所述底网的周边固定在所述边框的底沿上。其中边框可用竹料、木料或塑料制成,底网可用塑料、尼龙线或麻线制成。
所述各网孔的规格为5毫米×5毫米至10毫米×10毫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本实用新型之后,提青或除沙效率更高,工人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蚕用提青除沙簸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边框,2、底网,3、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蚕用提青除沙簸,其特征在于,该提青簸包括边框1及底网2,底网2的周边固定在边框1上,底网2上设有多个网孔3,各网孔3的规格大于5毫米×5毫米。
本实施例中,其中边框1用竹料制成,底网2用尼龙线制成,所述边框1的下部为底沿,所述底网2的周边固定在所述边框1的底沿上,各网孔3的规格为大于5毫米×5毫米。
当龄蚕要进入睡眠期时,在提青除沙簸上撒些新鲜的桑叶,约十分钟后,仍然需要吃叶的青蚕会全部爬到提青簸上,把发育较慢、仍要吃桑、体色青(眠蚕体色发黄)的蚕提取出来,使眠蚕与未眠蚕分开;此外,用同样的方法可把爬动食桑的蚕从蚕窝提出来,从而与蚕窝内的病死蚕、蚕粪、桑渣等分离,从而除去废物“蚕沙”,使蚕的生活环境更干净卫生,透气通风;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提青簸进行提青时,一个人即可操作,而且用提青簸对一个蚕窝提青后,可以直接放到第二个蚕窝进行提青,而不需一网一网的把青蚕倒到一个蚕窝上进行集中,工人的劳动强度低,效率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林山,未经李林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45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电子秤的捕鱼网兜
- 下一篇:一种脊髓损伤大鼠用步行训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