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立按压式双排端子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65476.2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9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余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旭竤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6 | 分类号: | H01R13/506;H01R13/648;H01R13/4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85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压 式双排 端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侧立按压式双排端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双排端子连接器(例如HDMI连接器)的结构一般包括有一绝缘主体及两排端子组,该绝缘主体设有舌板及沿舌板向后延伸的后座构成,该舌板上、下表面具有端子槽,所述两排端子系以插入方式组配于绝缘主体中,即沿后座的端子孔插入并分别位于舌板上、下的端子槽中,如此针对现有微小连接器而言,端子以插入方式进行组装较为困难,效率低,对绝缘主体、端子加工精度要求高,易松动,常常会发生端子退出绝缘主体情形,也会影响到端子电性接触效果,并且在插端子过程中会存在端子被卡住或翘起等异常现象,故会产生大量不良品,使成本提高,给生产企业带来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侧立按压式双排端子连接器,解决微小连接器中端子的组装问题,使微小连接器的端子组装简便、快捷,同时保持有较佳之电连接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侧立按压式双排端子连接器,包括一屏蔽金属外壳、第一端子座和第二端子座,该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组配后一并卡装于该屏蔽金属外壳内,其中:
该第一端子座包括第一端子埠及镶嵌成型于第一端子埠中的第一排端子,该第一端子埠的一端横向一体延伸出一舌板,该舌板的左、右表面对应设置有与舌板同向延伸的左排端子槽、右排端子槽,右排端子槽的尾端设置有倒扣槽;该第一排端子的第一插接部系横向嵌于该左排端子槽中,该第一排端子的第一焊接部系垂直于该第一插接部而竖向下延伸出第一端子埠外;
该第二端子座包括第二端子埠及镶嵌成型于第二端子埠中的第二排端子,第二排端子的第二插接部横向延伸出第二端子埠外,第二排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系垂直于该第二插接部而竖向下延伸出第二端子埠外;该第二端子埠与前述第一端子埠左右并排紧贴后沿舌板之延伸方向彼此滑移扣合在一起,使该第二插接部嵌于前述右排端子槽中,并第二插接部的尾端卡入前述倒扣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排端子之插接部的尾端具有一折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埠上设置有卡部,对应于第二端子埠上设置有勾部,当第一端子埠与第二端子埠彼此滑移时,该勾部沿舌板之延伸方向滑移锁勾住该卡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埠上设置有插槽,该卡部位于该插槽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二端子埠上设置有插杆,该勾部位于该插杆上;当第二端子埠与第一端子埠彼此紧贴时,该插杆伸入该插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槽为三个,对应之插杆亦具有三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通过将两排端子分别采用镶嵌成型(insertmolding)工艺制成两端子座,再经由两端子座直接采用滑移式扣合卡装方式进行组装,从而克服了习知技术中端子以插入方式进行组配所带来之困扰,如此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整体组装难度,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并且使两排端子可牢固地结合于端子座中,可保证电性连接的稳定性,也不会发生端子退出或翘起现象,降低产品不良率,有利于市场竞争。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组装便捷,实用性强。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第一端子座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第二端子座的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第一端子座
11、第一端子埠 111、舌板
112、左排端子槽 113、右排端子槽
113a、倒扣槽 114、第一插槽
115、第二插槽 116、第三插槽
117、卡部 12、第一排端子
121、第一插接部 122、第一焊脚部
20、第二端子座
21、第二端子埠 211、第一插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旭竤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旭竤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54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