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随行电缆挤出式免对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65520.X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0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榕;廖水平;赵占海;蔡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广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24 | 分类号: | H01B13/24;H01B7/08;B29C4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谢伟;曾旻辉 |
地址: | 5114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随行 电缆 挤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扁形电缆的设备,尤其是一种电梯随行电缆挤出式免对模具。
【背景技术】
扁形电梯随行电缆主要用于电梯及其它升降机上下升降等要求频繁移动和弯曲的场合。与一般的圆形电缆相比,扁形电梯随行电缆的线芯是软结构线芯,线芯成缆后多股平行排列,而且对各线芯放线张力的均匀性要求高,这些都会加大挤出电缆护套难度。扁形电梯随行电缆护套的加工基本上是一个挤压成型过程。挤出模具是扁缆生产的重要组成部份,传统的扁形电梯随行电缆护套挤出模具如图4,由模芯2和模套1构成,其模芯2与固定在机头上的模芯座是螺纹连接固定,模套1用调整螺栓和压盖固定在机头上。这种连接配合方式,安装时完全不能保证模芯的扁平穿线孔轴线与模套定型孔轴线重合。调偏时,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调整才能达到模芯与模套同芯。耗时且浪费原材料,如果操作者对模具调偏不当,常常会出现护套偏心、厚度不均匀、电缆结构不稳定、表面不光洁等缺陷。另外,由模套内表面和模芯外表面所形成的流道中,模套存在流道死角7(见图4),造成流道不畅顺、容易形成焦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梯随行电缆挤出式模具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挤包护套层厚度均匀,基本无偏心的电梯随行电缆挤出式免对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随行电缆挤出式免对模具,包括模芯和模套,在模芯上设有穿线孔,在模套上设有定型孔,该定型孔的轴心与穿线孔的轴心重合,在模芯与模套之间设有进料通道,其关键在于:在所述模芯与所述模套上设有用于周向定位的销孔,并在该销孔内装有定位销,且该模芯与模套通过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先通过定位销将模芯和模套定位配合,再通过连接件将两者固定连接成一体,使模芯和模套不能轴向相对移动,也不能绕轴心相对转动。使用时将整套模具装入机头,不需拆开,因此,具有对心容易,安装快捷的优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均呈圆盘状,模芯的前端与模套的后端贴合。在所述模套和所述模芯的周向上相对设有两个所述销孔,在两个相对的销孔内装有所述定位销。在所述模套与所述模芯背对一侧的侧面上沿周向设有两定位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所述模套与所述模芯相对一侧的侧面上沿径向设有两个所述供料通道,该供料通道呈扇形状。以使流道畅顺。
上述连接件为内六角圆柱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模芯和模套对心容易,且安装时不必调偏,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节约了原材料。据统计,生产扁形电梯随行电缆时,每转换一个规格可节省15~20米扁形电梯随行电缆的原材料,节省调偏时间约30分钟/次;
(2)采用上下两个供料通道,保证各缆芯上下塑料的压力相等,护套层厚度均匀,不偏心;
(3)流道畅顺,清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旋转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传统扁形电梯随行电缆护套挤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为:1、模套 2、模芯 3、定位销 4、内六角圆柱螺栓 5、定位孔 6、供料通道 7、流道死角 8、穿线孔 9、定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电梯随行电缆挤出式免对模主要由模芯2和模套1构成,模芯2和模套1均呈圆盘状。在模芯2上沿轴向设有穿线孔8,并在该模芯的周向设有两个销孔和两个螺孔。在模套1上沿轴向设有定型孔9,并在该模套1上与模芯2上的销孔和螺孔相对应地设有两个销孔和两个螺孔。装配时,先将模芯2的前端与模套1的后端贴合,再通过穿过销孔的不锈钢定位销3将模芯2和模套1的位置配合,定位后再通过穿过螺孔的内六角圆柱螺栓4将模芯2和模套1固定连接成一体。
参见图2,在模套1与模芯2相对一侧的侧面上沿径向设有两个供料通道6,该供料通道6呈扇形状。参见图1,在模套1与模芯2背对一侧的侧面上沿周向设有两定位孔5。
安装时,将模具套入机头后,用定位销钉插入模套1的定位孔5,并用模具压盖压紧模具固定在机头上。塑料在机头内分成上下两部份(如图1箭头方向所示)经模具供料通道6挤压到缆芯上,沿着缆芯运动方向(如图2箭头方向所示)经模套成型挤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上的等效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广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广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55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