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钣金模具折弯防回弹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6060.2 | 申请日: | 2009-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2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军;郑小明;曾水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和精密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周建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折弯 回弹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钣金模具,尤其是指一种钣金模具折弯防回弹机构。
【背景技术】
在钣金冲压技术中,经常涉及需要对钣金件进行折弯处理,然则钣金折弯角度,特别是当需折弯产品的折边较高情况下的折弯角度的不稳定是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老大难问题。由于产品折弯角度的不稳定,不仅无法保证折弯角度公差,也会严重影响其它关联尺寸。为此业内一直尝试着通过对钣金模具中的折弯机构的结构改善来克服此问题,其中通过在折弯机构的折弯公上设置正面压筋以改善折弯角度精度方式得到广泛认可而加以应用。然而纵使采用了此种结构的折弯机构,虽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折边角度公差要求,但对于折边高在50MM以上、折弯角度公差不大于0.5°的钣金件折弯使用中,依然难以达到要求,无法满足客户潜在的更高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精度更高可有效防止折弯过程中产品回弹的钣金模具折弯防回弹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钣金模具折弯防回弹机构,它包括折弯公、折弯母及卸料块,折弯公下底面凸起形成有正面压筋,其改进之处在于:折弯公于所述设有正面压筋底面垂直相交的侧面也设有凸起的侧面压筋;所述正面压筋和侧面压筋一端相连,另一端于折弯公表面成斜面过度连接;
所述侧面压筋长度不小于0.5mm,不大于2mm;
所述侧面压筋长度与正面压筋长度相同;
所述正面压筋和侧面压筋另一端与折弯公表面过度连接的斜面夹角小于90度。
相比于常见的钣金模具折弯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为折弯机构中的折弯公设置了与正面压筋对应的侧面压筋,通过原有正面压筋的配合,实现了模具折弯过程中有效减小了产品形变处流动性问题,使其塑性变形更容易;同时在折弯过程中对产品的内侧同时冷作硬化,有效减小了产品折弯后回弹的产生,确保了折弯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机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钣金模具上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钣金模具折弯防回弹机构,它包括折弯公1、折弯母2及卸料块3,其中卸料块是用于放置待折弯产品的。折弯机构使用时首先折弯公1向下运行顶固在待折弯产品上,而后折弯公1继续下行从而联动卸料块3向下运行,整个过程折弯母2固定不动,从而原本水平的待折弯产品机会在左侧固定的折弯母2作用下向上弯折,形成如图所示的折弯后产品4形状。而整个折弯过程中精度主要取决于折弯公1的构造,参见图2,折弯空1的下底面凸起形成有正面压筋101,对应的于正面压筋101的底面垂直相交的侧面也设有凸起的侧面压筋102,该侧面压筋102与正面压筋101的一端相连,侧面压筋102与正面压筋101的另一端于折弯公1表面成斜面过度连接,该过度连接的斜面夹角θ小于90度,严禁作成直角,直角刚性差,不利于产品从折弯公上分离出来。而侧面压筋及正面压筋的长度相同,其长度一般不小于0.5mm,不大于2mm。侧面压筋厚度S则根据待折弯的钣金产品厚度T加工公差的不同有所变化,例如现有普通加工公差为T±0.025,故其经常性取值S=0.05MM。
如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钣金模具上实施例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折弯公1安装于钣金模具上模组11,折弯母2对应固定设置于钣金模具下模组12上,所述卸料块3则为于下模组12的脱料板3,下模组12放置于机架9上,并通过外导柱10与上模组11连接,而所述下模组12的脱料板3通过一穿透下模组12的打杆15与设置于机架9上的打板14相连,打板14与机架9间设置有弹簧16,从而使得整个脱料板3在冲压折弯过程中可在相连打板14下弹簧16的作用下上下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折弯公、折弯母不限于实施例钣金模具的应用,而可普遍适用于各类钣金模具中,且其设置方式不限于上述的上模组设置折弯公,下模组设置折弯母、卸料块的结构,只要上、下相对设置所述折弯机构即可使用,因此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和精密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亿和精密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6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炼机中的翻料装置
- 下一篇:插卡电能表用卡板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