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工业现场的网络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6365.3 | 申请日: | 200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5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涛;李砾工;马晨普;王延超;董笑辰;石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逯博 |
地址: | 1160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工业 现场 网络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工业现场的网络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工厂仪表协议(Factory Instrumentation Protocol,简称:FIP)网络是一种专门为工业现场总线设计的网络,目前已成为一种在国内外大量使用的高可靠性现场总线网络,但由于FIP网络的专业性较强,对外接口并不方便。而以太网通讯方式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通讯方式之一,具有接口简单,价格低廉,调试方便,性能可靠等优点。特别是在机车车辆、电厂等领域,很多设备都提供以太网接口进行设备间的通讯,将其与FIP总线结合起来使目前带有以太网通讯方式的设备都能在FIP网络上进行数据流的交互。
目前,基于工业控制领域的控制方式仍采用直通导线式的控制方式,由于导线数量极多,接点处发生故障的几率很大,因此系统的可靠性较低,故障率高,维修难度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工业现场的网络控制装置,提高工业现场控制的FIP与以太网相互转换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工业现场的网络控制装置,包括:工厂仪表协议FIP隔离变压器、与所述FIP隔离变压器通过内部总线进行双向通信的FIP总线收发器、与所述FIP总线收发器通过内部总线进行双向通信的FIP协议控制器、与所述FIP协议控制器通过内部总线进行双向通信的X86处理器、与所述X86处理器通过内部总线进行双向通信的以太网总线接口。
其中,所述FIP总线收发器包括:
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FIP协议控制器发送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曼彻斯特信号,并将所述曼彻斯特信号发送给所述FIP隔离变压器;
解码单元,用于将所述FIP隔离变压器发送的曼彻斯特信号解码为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曼彻斯特信号发送给所述FIP协议控制器。
其中,FIP协议控制器包括:
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X86处理器传输的参量信息转换成数据流发送到所述FIP总线收发器;
解析单元,用于将所述FIP总线收发器发送的数字信号解析成标准数据并存入缓存区;
中断请求单元,用于在所述解析单元将所述标准数据存入缓存区后发送中断请求信息,使所述X86处理器根据所述中断请求信息读取所述标准数据。
其中,所述X86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FIP协议控制器的工作时序,生成以太网数据流,还用于电压监视、软件狗和/或工作电源的控制。
其中,所述以太网总线接口用于以太网的对外接口,将外总线信号解调成以太网控制器的数据流,使所述X86处理器将其生成的以太网信号发送到所述以太网总线接口生成符合以太网通讯的信号与外界通信。
其中,所述FIP总线收发器和所述FIP隔离变压器为两组,其中一组连接至FIP冗余总线,另一组连接至FIP总线。
上述基于工业现场的网络控制装置,FIP总线收发器通过内部总线进行双向通信的FIP协议控制器、与FIP协议控制器通过内部总线进行双向通信的X86处理器、与X86处理器通过内部总线进行双向通信的以太网总线接口,实现了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工业现场的网络控制装置的以太网接口与外界设备的以太网接口连接起来,因此提高了工业现场控制的FIP与以太网相互转换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工业现场的网络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工业现场的网络控制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工业现场的网络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工业现场的网络控制装置具体包括:FIP隔离变压器11、与FIP隔离变压器11通过内部总线进行双向通信的FIP总线收发器12、与FIP总线收发器12通过内部总线进行双向通信的FIP协议控制器13、与FIP协议控制器13通过内部总线进行双向通信的X86处理器14、与X86处理器14通过内部总线进行双向通信的以太网总线接口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未经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63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笔记型电脑支撑架保护套
- 下一篇:运钞车的开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