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按键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6755.0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9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家;蔡政宏;陈柏光;黄柏强;张婷娟;庄惠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4 | 分类号: | H01H13/14;G06F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按键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朝向轻薄且便于携带。相较于台式电脑,具有携带方便的笔记本电脑已成为主流一。此外,滑鼠也整合于笔记本电脑之中,以减少使用者将笔记本电脑携出外用时的负担。
滑鼠是以触控模块的方式整合于笔记本电脑上。一般而言,此触控模块包括一触控板以及一按键结构,使用者可以在触控板上滑移来调整指标的位置或滚动卷轴,而按压按键结构来执行程序。图1为现有按键结构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按键结构100通常是将按键本体110的中间部分热熔于上机壳130上,然后按键本体110的末端112、114形成悬臂,使用者即是按压按键本体110的末端112、114接触并致动电路板120上的按压开关122。此种组装方式并不易,且若是组装错误时也无法重工,还容易因为组装公差而造成按键本体110的末端112、114与按压开关122卡键或是接触不良,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于组装且结构简单的按键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一机壳、一电路板及一按键。机壳具有一开口,而电路板配置于机壳的开口下并具有多个按压开关。按键配置于电路板上,并位于机壳的开口内,此按键具有一本体、一分隔板以及两弹臂,且这些弹臂为本体一纵长方向的延伸端,弹臂的末端固定至机壳,而分隔板位于本体中间,且分隔板的一法线方向垂直于本体的一法线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分隔板接触电路板一顶面。
在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本体具有多个卡勾,而电路板具有多个卡扣孔,且这些卡勾对应穿过这些卡扣孔,以将按键组装于电路板。
在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本体朝向电路板的一表面具有多个凸柱,且这些凸柱的设置位置对应按压开关。当按键未受按压时,每一凸柱与所对应的按压开关维持一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分隔板还包括朝电路板延伸的两个定位柱,而电路板对应这些定位柱处有两个定位孔,且这些定位柱对应位于这些定位孔中。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中按键可直接以卡钩组装于电路板,省下以热熔方式的繁复组装。另外,还可避免因组装公差而造成的卡键或是接触不良。
为让本实用新型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按键结构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按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按键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按键受到按压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按键结构; 110:按键本体;
112、114:末端; 120:电路板;
122、222:按压开关; 130:上机壳;
210:机壳; 212:开口;
220:电路板; 220a:顶面;
224:卡扣孔; 226:定位孔;
230:按键; 232:本体;
232a:卡勾; 232b:表面;
232c:凸柱; 234:分隔板;
234a:定位柱; 236a、236b:弹臂;
300:笔记本电脑; 310:触控板;
N1、N2:法线方向; d: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67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坯布倒卷机
- 下一篇:一种离心式方桩柔性长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