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纸张贴合机的纸张对准架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67333.5 | 申请日: | 200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0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9/16 | 分类号: | B65H9/16;B65H5/02;B65H9/06;B31F1/00;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纸张 贴合 对准 架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张贴合机的纸张对准架构,尤指一种将纸张贴合机上的将欲贴合的纸张相互对齐的纸张对准架构。
背景技术
传统将纸张相互贴合都是以手工进行贴合,但人力无法精确的将两张纸对准后贴合,造成贴合后的成品质量不佳,且手工贴合相当费时,导致生产效率不佳且产能不足。
有鉴于此,目前都以机器取代人力来贴合纸张,并可自动化作业,以提高生产效率,大幅改善手工贴合的问题,而一般常见的纸张贴合机如中国台湾第163694号专利案所示,该专利案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合纸机改良构造,其主要于合纸机的纸张输送单元设有两第一链条及可调整的左右侧挡规,其中第一链条上设有上、下挡规及位于上挡规后方的压角规,通过压角规在纸张行进至第一链条的末端时将纸张下压,使纸张的前缘卡于下挡规,并与纸板的前缘对齐形成同一平面,而传送进入压迫滚筒黏压。
该专利案虽可通过该上挡规与该下挡规使纸张的前缘对齐,并以该左右侧挡规使纸张左右对齐,但该专利案所揭示的侧挡规为固定式的,贴合的纸张尺寸不同时,必须重新调整侧挡规之间的距离,当侧挡规之间距离超过纸张宽度时,便无法抵靠纸张而提供纸张左右两侧对齐的功能,反之,当侧挡规之间距离低于纸张宽度时,在纸张的传输过程中,其侧缘便会与侧挡规碰撞而受损,实际上,该专利案所提出的固定式的侧挡规并不能对纸张两侧进行对齐,导致贴合后的纸张还需进行修边等操作,造成生产时间延长而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上述缺陷,使上下贴合的两纸张在纸张传送的过程中,纸张左右两侧可确实对齐,使贴合后的纸张的两侧切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纸张贴合机的纸张对准架构,包括:一送入贴合纸材的进纸机构,一与该进纸机构相接并具备传送带进行贴合纸材传送作业的输送机构,以及一接收输送机构传送的贴合纸材进行黏合作业的贴纸机构,其中,该输送机构于该贴合纸材传送作业的传输路径两侧分别设有一挡规架,且该传送带上枢设一侧挡规,使贴合纸材进入该传送带并使贴合纸材的两侧缘位于两侧挡规之内,在传送作业中,该侧挡规接近该挡规架,进而使贴合纸材在传送带上正确对位。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增加纸张贴合后的美观度,更可省去后续纸张边缘的处理动作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2-2为图2-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的侧视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的侧视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挡规的外观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挡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运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纸张贴合机的纸张对准架构,该纸张贴合机用于将两张纸材上下贴合,如图中所示的面纸11与底纸12,其主要包括:一用以送入贴合纸材的进纸机构10,一与该进纸机构10相接并进行贴合纸材传送作业的输送机构20,以及一接收输送机构20传送的贴合纸材进行黏合作业的贴纸机构30;其中,该输送机构20包括两条输送带21,其中一条输送带21设于上方以传送该面纸11,而另一条输送带21设于下方以传送该底纸12,且该两条输送带21在末端相交汇并连接至该贴纸机构30,使该面纸11与该底纸12在该两条输送带21的末端交汇后进入该贴纸机构30滚压贴合。
另请参阅图2-1、图2-2及图3所示,前述输送机构20的输送带21包括一传动轴22及一设于该传动轴22的第一链条23,第一链条23借助该传动轴22连动而对该面纸11与该底纸12进行传送作业,而上方输送带21的第一链条23设有一下挡规231,下方输送带21的第一链条23设有一上挡规232,该下挡规231与该上挡规232在输送行程中分别止挡该面纸11与该底纸12,使该面纸11与该底纸12在输送机构20的末端交汇时,可借助该下挡规231与该上挡规232将纸张的前缘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创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73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丝缆索的成圈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粉状物料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