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给料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7481.7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0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闫长柏;曹兆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长柏 |
主分类号: | B65G27/04 | 分类号: | B65G27/04;B65G27/08;B65G47/46;B07B1/28;B07B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200 江苏省睢宁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料装置,确切地说公开了一种给料机。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的给料机多是由溜槽、减震簧、震动器、基座和电机构成,溜槽是由底面和两边的槽壁构成的、截面呈“U”型的沟槽,溜槽通过固置在前后两端的槽壁两侧的减震簧与支架固接,震动器固置在溜槽的底部,震动器的飞轮通过皮带和固置在基座上的电机的输出轮连接,支架固置在基座上,溜槽与基座成平行状。运行时电机带动震动器,震动器与溜槽同步振动,原料导入溜槽时,在不断震动的情况下向受料装置运行,节省人力、操作简便,广泛用应于自动化生产。但是该类给料机也有其不足之处,即是对质量较重的原材料供应时,材料在溜槽内的速度较慢,且对材料内的杂质很难在输送过程中予以清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上述给料机存在的对质量较重的原料给料时速度慢、杂质在输送过程中不易清除的问题,而公开了一种给料机。主要包括:溜槽、前减震簧、支架、震动器、电机、后减震簧、皮带、筛孔、出料口、聚料斗、基座。其特征在于:溜槽通过固置在前后两端的两侧槽壁上的减震簧与支架连接,支架固置在基座上;溜槽底的延长线与基座成14°夹角,在出料口的偏上部和后减震簧附近的溜槽槽底置有沿溜槽方向排列的、间隙均匀的长条状钢板所形成的长方形筛孔;震动器固置在溜槽略靠近前端的底部;电机固置在基座上,并通过皮带与震动器的飞轮连接,聚料斗是一上口呈长方形、侧面呈斜坡状且与溜槽的槽底平行的、倒置四棱锥状的箱体,在其锥顶的下端,沿溜槽的方向连接有前后两个分料口,聚料斗固置在基座上,并处于筛孔的下方,且上口与溜槽的槽底保持30~40cm的距离;出料口与受料装置连接。由于采用了溜槽的倾斜式安置,且在靠近出料口的上部设置筛孔,原料在震动下沿溜槽迅速向出料口运行至筛孔时,所携带的杂质立刻顺筛孔漏入下面的聚料斗,并通过分料口与原料分离,确保了进入受料装置的原料的清洁度。该实用新型不仅适用各种固态、粉状原料的供给,更适用于开山、采矿、碎石等各种质量较重的原料供给。该实用新型不仅节省能源,而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了生产质量和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筛孔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主要包括:溜槽(1)、前减震簧(2)、支架(3)、减震器(4)、电机(5)、后减震簧(6)、皮带(7)、筛孔(8)、出料口(9)、聚料斗(10)、基座(11)。溜槽(1)通过固置在前后两端的两侧槽壁上的减震簧(2)、(6)与支架(3)、(3’)连接,支架(3)、(3’)固置在基座(11)上;溜槽(1)的上端至出料口(9)的延长线与基座(11)呈14°夹角,且在溜槽(1)靠近出料口(9)的偏上部和后端的减震簧(6)附近的溜槽槽底设置间隙均匀的长方形筛孔(8);震动器(4)固置在溜槽(1)略靠近前端的底部;电机(4)固置在基座(11)上,并通过皮带(7)与震动器(4)的飞轮连接,聚料斗(10)是一上口呈长方形、侧面呈斜坡状且与溜槽(1)的槽底平行的、倒置四棱锥状的箱体,在其锥顶的下端,沿溜槽(1)的方向连接有前后两个分料口,聚料斗(10)固置在基座(11)上,使聚料斗(10)的上口处于筛孔(8)的下方,并且使其上口与溜槽的槽底保持30~40cm的距离;出料口(9)与受料装置连接。当原料导入启动状态下的溜槽时,在震动的作用下,迅速向出料口运行,经过筛孔时,与原料混杂的杂质漏入聚料斗,并通过粉料口与原料分离,纯净后的原料经出料口进入受料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长柏,未经闫长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74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