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点供油的燃油加热器用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7556.1 | 申请日: | 200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5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毛华永;陆辰;李国祥;朱贺;逄学艳;晋世强;赵书明;孔炯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宏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1/00 | 分类号: | F23D11/00;F23D11/36;F23D11/44;F02M31/16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于冠军 |
地址: | 0621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点 供油 燃油 加热 器用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加热器用燃烧器,属于燃油加热器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燃油加热器作为一种独立的供热装置,已被广泛的用于汽车、船舶等各种运载机械在低温环境下取暖以及发动机预热等。作为加热器核心部件的燃烧器,燃油在其中燃烧状况的好坏,对加热器的热效率、污染物的排放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在现有的蒸发式燃烧器中,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280922公开的《一种燃油加热器的锥盖形燃烧器》,由于是单点供油,尽管有各种燃油导流分布措施,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吸油衬网易局部燃油过浓,不利于燃油与空气充分混合燃烧,从而影响热效率的提高,并存在排放污染物较高和燃烧器中易生积炭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燃油加热器中燃烧器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燃油分布均匀、与空气混合充分、不易产生积碳、燃烧效率高、排放物低的多点供油的燃油加热器用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多点供油的燃油加热器用燃烧器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
该多点供油的燃油加热器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室盖、吸油衬网、一级燃烧筒、二级燃烧筒、进气导流筒、进气旋流片、供油管、布油支管和电热塞;吸油衬网贴合在燃烧室盖内表面,燃烧室盖的内表面与吸油衬网之间设有布油槽;一级燃烧筒与燃烧室盖连接在一起,一级燃烧筒的外部设有进气导流筒,二者之间形成环形进气腔,一级燃烧筒在筒壁周向分布有进气孔;一级燃烧筒的尾端与进气导流筒的尾端均为锥形,连接在一起形成圆锥形缩口,缩口与二级燃烧筒相通,在缩口的锥面上还设有旁通孔;进气导流筒的前端连接有进气旋流片,二级燃烧筒焊接在进气导流筒的尾端;燃烧室盖呈锥形,其锥顶设有经点火孔与一级燃烧筒相通的电热塞室,电热塞室内安装有电热塞,燃烧室盖周向分布有向其内壁面倾斜的切向空气孔;燃烧室盖外表面设有供油管、布油道和布油支管,内表面上至少设有2个布油孔,供油管与布油道连接,布油道直接或通过布油支管与各个布油孔连接,布油孔与燃烧室盖的内表面与吸油衬网之间的布油槽相连。
进气旋流片上设有引导空气螺旋进气的螺旋导流叶。
燃烧室盖内表面与吸油衬网之间的布油槽呈“八”字形。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燃烧室盖上布有多个进油的布油孔,配合“八”字形布油槽可使所供燃油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有利于油、气的混合燃烧,具有点火启动可靠,迅速,不易产生积炭,有害排放物低热效率高等特点,其燃烧效率高达90%以上,经济性可提高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锥形燃烧室盖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缩口,2、燃烧室,3、进气孔,4、着火传感器座,5、燃烧室盖,6、吸油衬网,7、布油支管,8、供油弯管,9、供油直管,10、切向空气孔,11、螺旋导流叶,12、进气旋流片,13、环形进气腔,14、进气导流筒,15、一级燃烧筒,16、旁通孔,17、二级燃烧筒,18、电热塞,19、工艺孔铆钉,20、布油道入口,21、布油道、22、电热塞室,23、点火空气孔,24、布油孔,25、“八”字布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多点供油的燃油加热器用燃烧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锥形燃烧室盖5、吸油衬网6、一级燃烧筒15、二级燃烧筒17、进气导流筒14、进气旋流片12、供油直管9、供油弯管8、布油支管7、电热塞18。锥形吸油衬网6紧贴锥形燃烧室盖内表面,二者通过点焊固定为一体。一级燃烧筒15的前端插入燃烧室盖5的端部定位止口中,对吸油衬网6具有推压贴实作用,并通过焊接与燃烧室盖5连接为一体。一级燃烧筒15的筒壁上周向分布有2~5圈若干个进气孔3。一级燃烧筒15与进气导流筒14的尾端由点焊固定连接,二者之间构成环形进气腔13,并在二者的锥形翻边凸缘上分布有4~12个可减少二级燃烧筒17中流动死区的旁通孔16。二者锥形翻边形成一个与二级燃烧筒17相通的缩口1,二级燃烧筒17是一前后端敞开的直筒,其前端插套在进气导流筒14的尾部,通过周向焊接固定连接。进气旋流片12从锥形燃烧室盖5的顶部套入,与进气导流筒14前端(进气端)的翻边法兰盘贴合在一起,进气旋流片12上均布有10~20个具有螺旋导流叶11的进气孔。进气旋流片12上设有着火传感器座4。电热塞18插入燃烧室盖5锥顶部的电热塞室21内,通过定位螺钉(或通过柱销、锁片、卡簧及自带螺纹等)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宏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未经河北宏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75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系统技术的轻烃柱状混气柜
- 下一篇: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