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被动损毁式无菌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7720.9 | 申请日: | 200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8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昌勇;王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昌勇;王晨旭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A61M5/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3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 损毁 无菌 注射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能重复使用于人体的注射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被动损毁式无菌注射器,属医疗用品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公知的塑料注射器“一次性”目标的实现,要依赖操作者“主动、自觉和自愿”地在完成注射工作之后,再次将推拉杆拉出,折断才能实现,这种注射器称折断式注射器。它最危险的操作就是折断。因为,折断须用两只手呈相对方向;一只手顺方向紧握容量筒,另一只手逆方向紧握推拉杆,两只手同时用力由推拉杆头部的预折断口处掰断。逆方向握容量筒的手肘时常会因力度把握不准,或因塑料的回弹力而被污染的针头刺伤,造成意外感染。就因为此举,操作者都有“再次回拉操作”的恐惧心理。以致,没折断的注射器被回收者复新再生,返销入市。如此,折断式注射器不仅没起到防止重复感染的作用,反而造成了感染的扩散与漫延,“一次性”也就只有其名,而无其实。此重大弊端,促使创新者们又发明了“自毁式”注射器,查新检索专利文献,综合其设计原理有:锁闭式、刺穿式、塞堵式、分体式、回缩式、单向式、金属式、膨胀式、复合式和标识式十种类型。其中,前5种的设计思想是:当推拉杆推至容量筒尽头,触动锁、针、钩、逆止片等机构,达到“自毁”目的。但是,只要操作者有意不触动机构,其“自毁”目标就不能实现。单向式不能用于冻干粉剂,应用面狭窄。金属式是以金属的刀刃、弹簧、弹片、钩和针达到“自毁”目的。但是,金属与塑料的复合部件,除工艺、工序复杂和成本高外,只要操作者将这些金属的部件拆除或毁掉,“自毁”目标也不能实现。膨胀式是依靠制造材料遇水的膨胀性,来实现“自毁”目标,其安全性、成本、贮藏和运输等问题不易解决。复合式是上述两种或几种设计思想的综合,其弊端不再累述。标识式是“主动、自觉和自愿性”的产物,实现“自毁”目标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只要将创新思想建立在操作者的“主动、自觉和自愿性”上,就会步折断式注射器的后尘,“一次性”也好,“自毁”也罢,都不能符合现实。因此,设计思想必须立足于操作者的“被动性和被强制性”上,而且必须符合以下五种现实情况,才能适用:
一、革除折断式注射器的三大弊端,即:1.完成注射之后,再次操作所引发的感染威胁;2.针座内滞留有药液;3.不具备“注射一次即毁坏”的功能。
二、制造成本必须与折断式注射器相仿,否则难以进行市场竞争。高成本产品靠行政命令推广,不仅无成效,反而会刺激市场恶性竞争。
三、装配工艺与流程,必须适用现有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否则无法在短期内投产;更无法迅速形成巨量,消除折断式注射器对市场的占有率。
四、简单、明快和有效的结构设计与折断式注射器类同。其操作步骤不能多和不能复杂于折断式注射器,否则操作者有较强的抵触心理。
五、应用已成熟的老工艺、老技术和老材料,使现有企业转产平稳、迅速和容易,不致发生质量与产量上的波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注射器,该注射器不仅能克服现有折断式注射器的三大弊端,而且能符合现实对创新注射器五个方面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老的折断式注射器为比较,在摸具改革不复杂、生产成本不增加、不改变原自动流水生产线的装配流程和生产工艺的前提下,以“被动性和强制性”的设计理念,迫使操作者完成“一次性”和“自毁性”功能。“被动性和强制性”的技术设计方案,不仅要符合操作者的操作习惯,而且必须符合现实对创新注射器五个方面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保持老的折断式注射器原设计的五大部分结构,即:针头罩、针头总成、针筒总成、橡胶活塞和推拉杆总成。其中,针头罩和针头总成保持原设计结构不变。目的是为了适用现有自动流水生产线。
二、革除原空心式橡胶活塞的设计为实心和半实心。实心和半实心活塞的头部中央设计有锥形尖头,尾部有蘑菇帽;半实心活塞内部设计有等距离的半通孔。设计目的:锥形尖头推入针座,可以消除针座内滞留的药液;等距离的半通孔,是为了节省大容量注射器活塞总成的橡胶材料用量;蘑菇帽是达到“注射一次即毁坏”的机构装置,其作用陈述于后。
三、保持针筒总成头部针头座和尾部环形阻退台的原设计。但,新设计增加了环形阻退台的高度,使其横截面成为大半个圆,并在环形阻退台上设计有四道应力开口。目的:为推拉杆的齿提供高低落差,产生跳动。四道应力开口是为了减轻注塑出模和机械手插装推拉杆组件时的阻尼度。
四、设计增加了针筒总成尾部的直径,使尾部呈坡口状。目的:机械手插装推拉杆组件时顺利,也增大了人手对注射器的把持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昌勇;王晨旭,未经王昌勇;王晨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77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固定胃管的固定夹
- 下一篇:输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