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钢管辊底炉喷流速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8774.7 | 申请日: | 2009-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5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景国荣;邹懿;钱林妹;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姑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C21D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赵枫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钢管 辊底炉 喷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钢管辊底炉喷流速冷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水冷方式使钢管以最快的速度冷却,实现奥氏体向珠光体的组织转变,从而完成正火工艺。但在实际的使用中,冷却水产生只冷却局部,而造成有些部位的冷却面无法冷却到现象,从而给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钢管辊底炉喷流速冷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钢管辊底炉喷流速冷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水冷套装置,所述炉体内设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上方设有循环风上管,下方设有循环风下管,所述循环风上管和循环风下管分别与循环风道进风口相连,所述循环风上管上方设有循环风道出风口。
为了使炉体下部有更好的隔热性,所述炉体底部设有炉体隔热层。
为了使工件在传输的过程中不碰触炉壁,较好的冷却,所述传动装置上方左右两侧的炉体上分别设有一导向装置。
为了使工件冷却均匀,所述导向装置与炉体之间留有30-40mm的膨胀逢。
为了保持循环风上管和循环风下管稳定性,所述循环风上管和循环风下管由横向梁固定在炉体上。
为了使炉体冷却温度均匀,所述水冷套装置并联布置于炉体上。
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冷却水只冷却局部,而造成有些部位的冷却面无法冷却到现象,通过辅助设备风冷与水冷套相结合,使喷流速冷段中的钢管以最快速度进行风冷,从而完成正火工艺,实现奥氏体向珠光体的组织转变,确保钢管正火后的质量达到合适的硬度,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水冷套装置;3、传动装置;4、循环风上管;5、循环风下管;6、循环风道进风口;7、循环风道出风口;8、炉体隔热层;9、导向装置;10、横向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新型钢管辊底炉喷流速冷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水冷套装置,所述水冷套装置并联布置于炉体上,从而使工件在水冷却中等到均匀的冷却,所述炉体内设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上方设有循环风上管,下方设有循环风下管,所述循环风上管和循环风下管分别与循环风道进风口相连,所述循环风上管上方设有循环风道出风口,通过进风口把冷风送到循环风上管和循环风下管内,然后由循环风上管和循环风下管上设置的小孔向工件吹冷风,使之快速冷却,而为了使工件冷却均匀其小孔可设置成大小不一,为了保持循环风上管和循环风下管稳定性,所述循环风上管和循环风下管由横向梁固定在炉体上,又由于工件在传输工程中,难免会炉壁,从而使得工件冷却不均匀,可在所述传动装置上方左右两侧的炉体上分别设有一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与炉体之间留有30-40mm的膨胀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姑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姑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87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液体散热器
- 下一篇:多功能过热蒸汽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