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暖器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68799.7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7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布鲁斯雪若;詹雯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鲁斯雪若;詹雯静 |
主分类号: | F24H3/04 | 分类号: | F24H3/04;F24H9/18;F24H9/20;A61L9/20;A61L9/014;A61L9/22;A61L10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暖器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暖器改良结构,特指一种具有将空气杀菌与快速均匀加热与温度调整的电暖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暖器结构,是通过电热管将室内空气加热,空气直接经过包覆在电热管外的热铁片,将空气仅作短暂接触,以达空气加热的效果,由于现有电暖气结构设计不良,空气进入电暖器时都未做任何的杀菌处理,含菌的周边空气经加热后,该环境除使细菌增生迅速与活动外,更造成室内细菌散布飞扬;而且现有的电暖气结构为固定式,空气不是主动与加热器接触,且接触短暂,加热的空气断断续续,时有时无,无法持续,达成的热效率极差;另一方面,未经加热的空气无法长时间留滞在热源周围,当室内冷空气量多及温度低时,未达一定温度的空气热源即被冷空气吸收,到达室内空间时,已无加热效果,更无法利用加热空气来调整温度,无形中造成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电暖气结构,以解决现有的电暖气结构的热效率差及暖气不清洁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提供一种电暖器改良结构,包括有:
一壳体,内置有一容置空间,该壳体还设有至少一进风口及至少一出风口;
一轴流扇,设于壳体内的进风口处,以将空气自进风口抽入;
一杀菌单元,设于壳体内,照射于壳体的进风口内侧处;
一热风道,由复数个导热的金属隔板构成弯曲状风道,入口对应于轴流扇,出口则对应于壳体的出风口;
复数个加热管,设于热风道内,以提供空气加热。
本实用新型中,在导热的金属隔板构成的弯曲热风道的作用下,通过轴流扇抽入热风道中的空气的滞留时间长,受热均匀,有效提高了电暖气的热效率;而且,通过杀菌单元的杀菌作用,可使释放出的暖气的清洁度高,更利于住户的身心健康。
可选的,上述电暖器的壳体上设有与对应的功能电路导线连接的单个或多个开关、按键及指示灯等,以便于用户操控并增加用户的多选择性。可选的,该壳体上设有温度开关按键,且加热管数量为4支,且两两分别电性电接形成二加热管组,各加热管组另分别电性连接至温度开关按键;且壳体外侧的一指示灯可与加热管组电性连接,以显示当前为一组或二组开闭。进一步的,可在进风口处设有活性炭及防尘、除静电装置;以及在杀菌单元周围涂布有光触媒或部署负离子装置,以此进一步清洁释放出的暖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空气作用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请参看图1、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改良结构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包括有一壳体1、一轴流扇2、一杀菌单元3、一热风道4、复数加热管5。
前述的壳体1,内置一容置空间,该壳体的外侧(本实施例为于前方)设有复数指示灯13、按键10,本实施例在后侧设有一开关6(ROCK SWITCH),该开关6与设于壳体1前方的杀菌指示灯100作电性连接,壳体1进一步设有供空气进出的进风口11及出风口12。
前述的轴流扇2,设于壳体1的内部的进风口11处,以供将空气由外界经进风口11抽入壳体1的包围空间内。
前述的杀菌单元3,设于壳体1内,照射在进风口11内侧处,而本实施例的杀菌单元3可为UV(紫外线)杀菌灯,用于将进入壳体1内作加热的空气先行杀菌处理,杀菌单元3与轴流扇2同步动作并与一指示杀菌单元3作动的一指示灯13作电性连接,而开关6还与设于壳体前方的杀菌指示灯100作电性连接,该杀菌指示灯100与杀菌单元3的电源电性连接,用以显示杀菌单元3的电源启闭状态,以供用户作选杀菌或不杀菌的选择。
前述的热风道4,为由复数个导热极佳的连接金属隔板41、42、43、44、45与一金属隔板46所组成,该热风道4分别设有导引空气进入的入口400及导引空气排出的出口401,而热风道4呈弯曲状,本实施例,金属隔板41、42、43、44、45连成一体,而另一金属隔板46则设于相对于金属隔板41前方,位于热风道4的弯折处的金属隔板42、43、44则呈倾斜与其它相连金属隔板41、45作桥接;至于热风道4的出口401,则对应于壳体1的出风口12,以供经处理的空气排出进入于室内。
前述复数加热管5,设于热风道4处,本实施例加热管5设于各金属隔板41、42、43、44、45、46所围成的热风道4的内侧,以提供经过热风道4的空气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鲁斯雪若;詹雯静,未经布鲁斯雪若;詹雯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87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