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起重机及冶金电机的制动器和风扇一体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69909.1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8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新大力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08 | 分类号: | H02K7/108;H02K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刘衍军 |
地址: | 21417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重机 冶金 电机 制动器 风扇 一体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具体的说是电动机上的制动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动机和制动器是相互独立的部件,制动器与电动机是装配在一起的。这样的结构带来的问题包括:电机的轴向尺寸长,材料浪费严重;外观不协调,特别是在大功率的场合更加明显;分立的两个部件容易出现兼容性的问题,所以故障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的电动机和制动器设计方案,解决常规电动机和制动器分离式的结构:电机的轴向尺寸长,材料浪费严重;外观不协调,特别是在大功率的场合更加明显;分立的两个部件容易出现兼容性的问题,所以故障较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起重机及冶金电机的制动器和风扇一体化结构,应用于电机的后端盖上,在后端盖的外部侧面安装摩擦盘,后端盖内部安装编码器定子,对应编码器定子在电机轴上安装编码器转子,并通过编码器紧固螺栓将编码器转子固定,所述的编码器定子、编码器转子位于后端盖的外侧凹陷内部;另一摩擦盘安装在电磁制动器座上,制动器轴套安装在电机轴上,制动器轴套上安装制动器转子,所述制动器转子的盘面位于两个摩擦盘之间,在制动器转子上设置有风扇结构,并且在制动器转子的两侧安装摩擦片,摩擦片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摩擦盘接触/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将制动器与电机的完美结合,将制动器与电动机的后端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制动器转子上的风扇的设计可以提供散热的功能,可以使电动机的散热结构更为合理。本技术方案利用电机后端盖直接充当制动摩擦盘,形成制动器和电机一体化结构。这样就废除了原来的独立摩擦盘结构的同时,使摩擦平面和电机轴的垂直度有了保证,也就保证了制动性能的稳定。同时,双侧摩擦盘产生“双制动盘”的效果,其功效是单制动盘的2倍,解决了大功率场合制动器直径太大,与电机的外观尺寸不协调的问题。此外,由于电机后端盖也是制动器的一个部件,从而为制动器的密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有利于保证制动器摩擦盘的清洁、干燥,使制动器故障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起重机及冶金电机的制动器和风扇一体化结构的结构图。
图中:
1、后端盖;2、电机轴;3、制动器座;4、编码器定子;5、编码器转子;6、编码器紧固螺栓;7、摩擦盘;8、摩擦盘;9、制动器转子;10、摩擦片;11、制动器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起重机及冶金电机的制动器和风扇一体化结构,应用于电机的后端盖1上,在后端盖1的外部侧面安装摩擦盘7,后端盖1内部安装编码器定子4,对应编码器定子4在电机轴2上安装编码器转子5,并通过编码器紧固螺栓6将编码器转子5固定,所述的编码器定子4、编码器转子5位于后端盖1的外侧凹陷内部;另一摩擦盘8安装在电磁制动器座3上,制动器轴套11安装在电机轴2上,制动器轴套11上安装制动器转子9,所述制动器转子9的盘面位于两个摩擦盘7、8之间,在制动器转子9上设置有风扇结构,并且在制动器转子9的两侧安装摩擦片10,摩擦片10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摩擦盘7、8接触/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将制动器与电机的完美结合,将制动器与电动机的后端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制动器转子上的风扇的设计可以提供散热的功能,可以使电动机的散热结构更为合理。本技术方案利用电机后端盖直接充当制动摩擦盘,形成制动器和电机一体化结构。这样就废除了原来的独立摩擦盘结构的同时,使摩擦平面和电机轴的垂直度有了保证,也就保证了制动性能的稳定。同时,双侧摩擦盘产生“双制动盘”的效果,其功效是单制动盘的2倍,解决了大功率场合制动器直径太大,与电机的外观尺寸不协调的问题。此外,由于电机后端盖也是制动器的一个部件,从而为制动器的密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有利于保证制动器摩擦盘的清洁、干燥,使制动器故障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新大力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新大力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9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砟轨道板侧部圆锚穴模具
- 下一篇:一种背投影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