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0291.0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0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高伟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伟志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孙丽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气体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气体的传感器领域,涉及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红外气体传感器中,光学型气体传感器由于其具有可测气体的种类多,以及测量范围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学型气体传感器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光路的长度和光源的强度,因此,在光源强度一定的条件下,光路的长度即成为影响精度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的红外气体传感器,如公开日为2009年8月12日,公开号为101504365的中国专利申请,其热释电探测器的接收面与红外气体传感器的中轴线方向垂直,红外光源发出的光线需要经过光源与热释电探测器上方的反射壁反射后作用在热释电探测器上;因此,为了增加光路的长度,就需要增加采样气室的高度,从而从整体上增大了红外气体传感器的体积,影响了红外气体传感器的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红外传感器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精度高的红外气体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安装有位于其顶部的过滤片和位于所述过滤片下方的采样气室,所述采样气室的光通道中安装有均与信号处理线路板电连接的红外光源和红外接收器件;所述红外接收器件的安装方位满足如下要求,所述红外接收器件的热释电探测器的接收面平行于所述红外气体传感器的中轴线。
优选地,所述光通道包括位于周向上的环状通道和位于中心的中央通道,所述环状通道在其终端与中央通道连通;所述红外光源安装在环状通道中;所述红外接收器件安装在中央通道中;所述红外光源和红外接收器件的安装位置满足如下要求,所述红外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环状通道的两侧壁的多级反射进入中央通道,并作用在热释电探测器上。
优选地,所述环状通道的外侧壁与中央通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反射斜面,所述反射斜面的方向和位置满足如下要求,所述光线经过环状通道的两侧壁的多级反射,最终经反射斜面的一次反射后作用在热释电探测器上。
优选地,所述环状通道的两侧壁和反射斜面均电镀24K真金。
优选地,所述红外接收器件包括一对热释电探测器,其中一个热释电探测器为对目标气体、光强和温度反应的活跃通道探测器,另一热释电探测器为只对光强和温度反应的参考通道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热释电探测器的接收面平行于所述红外气体传感器的中轴线设置可以有效利用采样气室的环向空间,光通道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弯曲设置,因此可以使光线经过多级反射后再作用于热释电探测器上,有效增加了光路的长度,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红外气体传感器在不增加体积的情况下也可具有较高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气体传感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全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1所述采样气室的光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如图1、2和3所示,包括外壳3,所述外壳3的顶部具有气体入口,所述外壳3的内壁上设置有过滤片安装槽,过滤片2,在本实施例中为颗粒过滤片,嵌入所述过滤片安装槽内;所述外壳3内安装有用于支撑过滤片2的反光板8,所述反光板8的中部镂空,可使从气体入口进入的待测气体经过过滤片2和反光板8后进入采样气室A。所述外壳3在其顶部的位于气体入口外周的位置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圈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伟志,未经高伟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0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