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侧下部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70395.1 | 申请日: | 2009-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9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B60R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下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汽车上增加的机械光学部件,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汽车侧下部盲区的视镜装置。它用于汽车驾驶员对汽车侧下方向的盲区进行准确观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所使用的泊车辅助系统多为超声波装置,只能反馈汽车前后部分的情况,而两侧下部的盲区还无法有效解决。
而针对中国的国情:车多路窄,靠路边停车多,停车位置小。驾驶员在停车或通过时,轮胎及车辆侧面经常被刮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汽车侧下部盲区的视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侧下部视镜,位于汽车两侧外后视镜上,其特征是镜面成圆弧状,朝向车身侧下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视镜和壳体组成整体,固定在汽车外后视镜下方;或所述的视镜与汽车外后视镜镜片组成整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视镜各区域有相同或不同的圆弧半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视镜只朝向前轮;或只朝向后轮;或朝向前、后轮胎方向的部分镜面圆弧半径较大,范围在50mm至1000mm,其余部分镜面圆弧半径较小,范围在1mm至50mm。
本实用新型装置利用光学反射原理、机械原理和玻璃镜面技术在汽车上增加一套光学部件,利用汽车最外侧的视点进行反射,可以使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克服车外侧下部的盲区,驾驶员在正常驾驶操作过程中能随时方便而准确地看见车辆侧下部的路面情况,有利于安全驾驶汽车,特别是泊车。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根据不同身高的驾驶员,轻松进行角度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侧下部视镜第一个实施例的3D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侧下部视镜第二个实施例的3D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侧下部视镜第一个实施例的可视范围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侧下部视镜第二个实施例的可视范围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汽车侧下部视镜第二个实施例的驾驶员视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图1所示的第一个实施例中,视镜1(长度设定为100mm,高度设定为40mm,以下一例相同)圆弧半径R为70mm。视镜1安装在壳体2上,可以手动调整视镜1的角度。壳体2安装在后视镜壳体4上。
在图2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中,视镜1由三个区域组成,各区域的圆弧半径不同,R1为100mm、R2为5mm、R3为150mm。视镜1与后视镜镜面3组合在一起,共同安装在后视镜壳体4上,视镜1和镜面3的组合体可以被手动或电动调整。
在图3所示的汽车侧下部视镜第一个实施例的可视范围图中,B区为本实施例的可视范围,A区为应用本实施例后的驾驶员盲区,A区+B区为未应用本实施例的驾驶员盲区。在实际驾驶中,B区是车辆要经常接触的区域。本实施例采用统一的圆弧半径,可以均匀的观察到B区的路况。
在图4所示的汽车侧下部视镜第二个实施例的可视范围图中,C区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区,D区为本实施例的副视区,A区为应用本实施例后的驾驶员盲区,A区+C区+D区为未应用本实施例的驾驶员盲区。本实施例通过采用较大的圆弧半径R1、R3,放大了C区的景物(即前后轮胎附近的路况);同时,通过采用较小的圆弧半径R2,缩小了D区的景物(重要性略小的路况)。本实施例更有助于在狭小的位置里泊车。
在图5所示的汽车侧下部视镜第二个实施例的驾驶员视线图中,S为驾驶员看本实施例的视线,F1为驾驶员观察到的前轮附近的区域,F2为驾驶员观察到的后轮附近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03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控缓降器
- 下一篇:金塔式磁场效应功能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