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承重型自保温砌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0570.7 | 申请日: | 2009-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5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伟华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E04C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华 |
地址: | 1013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重 保温 砌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砌筑砌块,更确切地说,涉及用于砌筑墙体的一种承重型自保温砌块。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墙体改革和建筑节能标准的强制实施,在我国建筑建材行业发展了一次大的建材创新革命。在围护结构和墙体材料方面,由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而发展了大量的空心砌块、加气砌块、多孔砖、夹心砌块及隔墙板等砌筑墙体材料。
然而,现有的夹心砌块多是先制成砌块的空腔型外围壁体、后期再向空腔中填充板材类芯料或颗粒状轻骨料类芯料而形成。这种后填充的成型方法工艺繁琐,不容易保证材料整体的一致性,并且用板材类芯料填充时会使芯料层与壁体层不能紧密咬合而留下缝隙空气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湿汽存在于缝隙中,形成贯通且流动的空气层与湿汽层,造成整体的热导率大;而普通的颗粒状轻骨料外型结构多为棱形、絮状、片状结构,无法做到混合时粒径极配并分布均匀,很难达到密实性,当浇灌时就需要较多的胶凝材料,会增大芯料的导热系数,并且市面上用的轻骨料颗粒状材料吸水率都偏大,有的材料吸水率甚至是自身的几百倍,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吸湿与吸潮,造成热导率过大,无法保证热阻值,因而不能达到更好的热工性能。
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可以实质性地减轻上述问题,并且达到承重与保温结合于一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重型自保温砌块,其中,所述砌块包括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所述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均为长方体并通过侧面结合而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的上下表面互相平行,所述长方体形块体包括加压成型的壁体和加压成型的贯穿上下表面的芯体,其中所述壁体与所述芯体一体加压成型。
优选地,所述砌块的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通过侧面在长度方向上水平错位呈Z字形。
可选地,所述砌块的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通过侧面在长度方向上水平错位,并且在高度方向上上下错位。
可选地,所述砌块呈L形。
优选地,所述砌块的内侧面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竖直凸楞。
优选地,所述砌块的顶面的至少一个外侧角具有凸起。
优选地,所述砌块的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的顶面内侧缘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芯体由玻化微珠保温防火砂浆加压成型。
优选地,所述壁体由承重型材料加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结构密实,保温效果好,便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的立体图;
图2是对应于图1实施例的优选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的立体图;
图4是由图3中的砌块砌成的砌体的一部分的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的立体图;以及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的立体图;
图7A-7E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模具的各组件,该模具具有一组Z形组模,用于制备Z字型砌块;
图8A-8F是本实用新型简单工作示意图,其示出了具有口字型组模的模具;以及
图9是示出了具有Z形、L形和口字型三组组模的模具的各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砌块采用“Z”字型承重夹心复合结构,外围结构采用水泥砂石混合料加压成型,形成承重结构外层,夹心采用膨胀玻化微珠轻质绝热材料或其他轻质骨料做隔热保温内层,形成集承重与保温隔热于一体的新型砌块。利用“Z”形结构,解决通常砌块砌缝直通现象产生的冷桥、热桥问题和砌块渗水问题,同时增强了砌体的抗剪切强度,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砌块的一个实施例,其示出了“Z”形结构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10。承重型自保温砌块10包括由两个相同的长方体形块体即第一块体1和第二块体2结合而成的本体。第一块体1和第二块体2通过各自的一个侧面11和21’在长度方向上错位结合(即端面12和22不在同一平面,端面12’和22’不在同一平面)而连成一体,从而构成承重型自保温砌块10。其中结合部的长度占单个块体的长度的二分之一,而结合部的高度为单个块体的整个高度。两个块体均由壁体和芯体构成,其中壁体3厚度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伟华,未经刘伟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05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泡沫混凝土加芯型绝热砌块
- 下一篇:一种新型明暗架吊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