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粉煤循环流化床分级气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0612.7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4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田原宇;乔英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原宇 |
主分类号: | C10J3/56 | 分类号: | C10J3/56;C10J3/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1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煤 循环 流化床 分级 气化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煤循环流化床分级气化炉,属于化工机械设备。
二、背景技术
煤气化是洁净煤化工技术的龙头,是发展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合成醇醚燃料等化学品和高效发电等技术的先导技术。煤气化技术按气化方式主要分为固定床块煤气化技术、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和气流床气化技术,另外还有正在开发的溶渣床、溶盐床和溶铁床煤气化法、加氢气化法、利用核能的煤气化法、地下气化法等等。固定床(移动床)煤气化技术,其特点是块煤空气水蒸气造气;其优点是技术成熟、设备投资少和气化成本较小,尤其是间歇式固定床煤气化不需要纯氧,用水蒸气和空气造气就可得到不含氮气的合成气;其缺点是煤灰中残碳含量高(10%~30%),煤种限制严,气化优质块煤,造成许多企业原料费用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其特点是粉煤氧气水蒸气连续造气;其优点:直接用价格低廉的各种粉煤作原料、煤气生产能力适中、气化效率高、环境污染少、设备投资较高、煤气生产成本低;其缺点:飞灰量大且残碳含量高(20%~30%)、煤灰中残碳含量较高(5~15%)即上吐下泻难题。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其特点是细粉煤氧气水蒸气连续造气,液态排渣;其优点是煤气生产能力高、气化效率高、环境污染少、设备投资高、煤灰中残碳含量较高(2~7%)、煤气生产成本低;其缺点是煤粉细度要求高,粉碎能耗高;反应温度高(1400℃左右)时间短(几秒)但进料煤粉不能预热,氧气耗量大,能量利用不合理,尤其水煤浆进料氧气耗量高,碳有效利用率较低。
煤的反应性因转化阶段不同而变化,其前80%~90%较易气化,后10%~20%难于气化,目前的煤气化技术常将煤看作单一物质,并力图通过单一过程将其全部转化,因而最后的10%~20%难气化残炭决定了气化整体反应条件苛刻(高温、高压、长停留时间),急需依据煤气化各阶段的反应特性开发分级气化技术和设备。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煤循环流化床分级气化炉,通过循环热灰通过粒度分级,大中颗粒循环中温气化和细灰气流床高温气化的耦合解决流化床气化上吐下泻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粉煤循环流化床分级气化炉,由流化床、气体分布器、进气管、排灰管、进料口、一级气固分离器、粗灰循环返料管、返料器、二级气固分离器、细灰循环返料管、旋流式气流床、合成气出口等组成;流化床底部设有气体分布器、进气管和排灰管,气体分布器下面设有进气管,排灰管布置在气体分布器的中心;距流化床底部500-6000mm的位置设有进料口,距底部1000-2000mm的位置设有旋流式气流床,顶部设有一级气固分离器和二级气固分离器;一级气固分离器的粗灰循环返料管通过返料器与流化床相连,二级气固分离器的细灰循环返料管通过返料器与旋流式气流床相连。
四、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分级气化炉示意图。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1、流化床 2、气体分布器 3、进气管 4、加料口 5、排灰管 6、一级气固分离器 7、粗灰循环返料管 8、返料器 9、二级气固分离器 10、细灰循环返料管 11、气流床 12、煤气出口
五.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描述。
一种粉煤循环流化床分级气化炉,由流化床(1)、气体分布器(2)、进气管(3)、进料口(4)、排灰管(5)、一级气固分离器(6)、粗灰循环返料管(7)、返料器(8)、二级气固分离器(9)、细灰循环返料管(10)、旋流式气流床(11)、合成气出口(12)等组成;流化床(1)底部设有气体分布器(2)、进气管(3)和排灰管(5),气体分布器(2)下面设有进气管(3),排灰管(5)布置在气体分布器(2)的中心;距底部500-6000mm的位置设有进料口(4),距底部1000-2000mm的位置设有旋流式气流床(11),顶部设有一级气固分离器(6)和二级气固分离器(9);一级气固分离器(6)的粗灰循环返料管(7)通过返料器(8)与流化床(1)相连,二级气固分离器(9)的细灰循环返料管(10)通过返料器(8)与旋流式气流床(11)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原宇,未经田原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0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验型湿法纺丝设备
- 下一篇:一种防止三聚甲醛反应器堵塞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