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纤维混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70985.4 | 申请日: | 200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3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忠;潘国辉;于卫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安兴环保彩纤有限公司;滁州霞客环保色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13/00 | 分类号: | D01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丙林 |
地址: | 239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配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有色纺织纱线小样制作的纤维混配装置。
背景技术
有色纤维的生产是化学纤维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随着化学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有色纤维的生产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与之配套有色织物的生产工艺也不断取得进步。目前,直接利用有色纤维通过各种织造方法生产纱线和有色织物的方法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纺织行业中采用的先织后染的后整理染色方法。
有色纺织纱线使用的原料是各种有色纤维,各种有色纤维的混配效果是否均匀,直接导致颜色的差异,因而对色是有色纺织行业一个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厂家需要针对客户的来样要求,在正式批量生产前需要打小样以确定各种颜色原料混配比例。在制作小样过程中,保证多种有色原料充分混合均匀,以确保真实地反映不同比例下有色纱线的颜色是十分关键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小样快速制作,快速对色,有色原料快速混配。这些都需要通过合适的有色纱线混配技术来实现,因此,有色原料(纤维)混配器的设计和使用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市场上有色纺织纱线小样制作过程中,小样约为100g左右,各种有色原料混配多采用手工混配、梳理或手工混配后通过梳棉机混合梳理,这两种办法均混配时间长和样品混合均匀性差,这就使小样制作时间延长,同时容易产生色彩偏差;并且,目前的有色纱线混配技术无法实现更少量的纤维混配、对色,无法制作重量更小的小样,如果100g小样颜色出现偏差,则需要重新制作小样,这将导致原料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混配装置,用于有色纺织纱线行业小样制作过程中的原料混配,其能够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针对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纤维混配装置,其包括两个配合操作的混配部件,每个混配部件均包括:安装本体,第一侧上布置有多个钩状件,钩状件分布于安装本体的第一侧,第一侧为混配部件的配合操作侧。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混配部件还包括操作手柄,其固定于安装本体的第二侧上,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混配部件还包括覆盖于安装本体的第一侧上的固定层,钩状件固定在该固定层上;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钩状件直接固定在安装本体的第一侧上。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操作手柄朝向背离安装本体的方向弯曲延伸。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钩状件具有折弯形状、弧形形状或倒钩形状。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钩状件以相同的朝向布置在安装本体的第一侧上。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钩状件以交替变化的朝向布置在安装本体的第一侧上。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钩状件以随机的朝向布置在安装本体的第一侧上。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混配部件还包括操作手柄,其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本体的第二侧上,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混配装置的混配部件上布满了多个钩状件,使得在两个混配部件相向摩擦时,利用这些钩状件的勾挂性能,能够实现有色纱线的快速、均匀的混配。并且,本纤维混配装置能够对少量的有色纱线进行混配,可以制出重量很轻的对色小样,能够显著节省原料。再次,本纤维混配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操作方便,可以采用手工操作,也可以将其夹持在驱动装置上,利用机械代替手工进行操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混配装置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
应该理解,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列举和说明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对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这些附图图解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混配装置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混配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并结合优选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安兴环保彩纤有限公司;滁州霞客环保色纺有限公司,未经滁州安兴环保彩纤有限公司;滁州霞客环保色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09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捻带子纱针筒锭子
- 下一篇:液体连续撞击流多相反应和耗氧发酵技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