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偶极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1227.4 | 申请日: | 2009-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6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思本;黄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08 | 分类号: | H01Q13/08;H01Q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文琦;陈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偶极天线,特别关于一种应用同轴导线的偶极天线。
背景技术
大部份无线传输的通讯信号乃通过大气层输送,并利用天线装置来发送与接收,然后再通过传输缆线而传递到电子通讯产品上,为确保讯号不易衰减以及能够防止干扰、抑制噪声,通常传输缆线普遍皆采用同轴导线。
请参照图1A所示,公知的偶极天线1的一示意图,偶极天线1包括一同轴导线11以及一金属管元件12。
同轴导线11具有一导电铜线111、一绝缘体112及一接地导体113。绝缘体112将导电铜线111包覆在其中,外部再以接地导体113包覆,在多重包覆下使讯号不易衰减,且接地导体113是一金属编织层,可防止干扰、抑制噪声,因此可降低驻波比,确保传输效率及质量。
同轴导线11穿设于金属管元件12之中,且同轴导线11的接地导体113与金属管元件12的一端焊接连接,以形成偶极天线1。
然而,同轴导线11与金属管元件12仅利用一个焊点作为连接,因此在组装在一壳体中后,将容易导致穿设于金属管元件12中的同轴导线11因晃动而与金属管元件12碰触。由于碰触的点可能具有电性导通的特性,因此当偶极天线1在运作时,将会因为电性导通的路径改变,而产生频率飘移(frequency deviation)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B所示,业者再开发一固定元件13。固定元件13设置在金属管元件12内,以用在限定同轴导线11与金属管元件12之间相对位置,避免同轴导线11因过度摇晃而与金属管元件12相碰触。但此种作法,必须特别另外设计一模具以制作固定元件13,其将提高制作成本。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偶极天线,能够在不增加太多材料成本及制造成本的前提下,减少频率飘移现象的产生,以提高偶极天线接收及传送讯号的效能及稳定度,实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偶极天线能够避免金属管元件与同轴导线直接相碰触,以降低频率飘移的现象产生,确保讯号传送及接收正常且完整,并提高偶极天线的效能及稳定度。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偶极天线,其包括一同轴导线、一金属管元件及一第一限位元件。金属管元件呈中空筒状,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同轴导线穿设于金属管元件。第一限位元件环设于至少部分金属管元件及部分突出金属管元件的第一端的同轴导线,其中第一限位元件是一热缩性绝缘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中,偶极天线还可包括一第二限位元件,其环设于至少部份金属管元件及部份突出金属管元件的第二端的同轴导线。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的第二限位元件可以是一热缩性绝缘材料。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偶极天线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承上所述,因依本实用新型的偶极天线,以第一限位元件环设于部分金属管元件与部份同轴导线上,由于第一限位元件具热缩且绝缘的特性,使得第一限位元件遇热后,将会热缩于金属管元件及同轴导线上,间接限制金属管元件与同轴导线之间相对的位置。如此一来,金属管元件与同轴导线不会相互碰触,所以不会产生电性导通情形,即可避免频率飘移的现象产生,以确保讯号传送及接收正常且完整,并提高偶极天线整体的效能。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公知的偶极天线的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一示意图;
图6是公知的偶极天线的电压驻波比的一量测图;以及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偶极天线的电压驻波比的一量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偶极天线
11:同轴导线
111:导电铜线
112:绝缘体
113:接地导体
12:金属管元件
13:固定元件
2~5:偶极天线
21、31、41:同轴导线
211、311、411:导电铜线
212、312、412:绝缘体
213、313、413:接地导体
22、32、42:金属管元件
221、321、421:第一端
222、322、422:第二端
23、33、43:第一限位元件
24、34:第二限位元件
25:壳体
251:容置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1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