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多泡法烟气脱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2012.4 | 申请日: | 200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4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姜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顺民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贺华廉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多泡法 烟气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保护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多泡法烟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燃煤前脱硫技术、燃煤中脱硫技术、燃煤后脱硫技术。燃煤前脱硫技术和燃煤中脱硫技术因其脱硫效率低、运行成本高基本不再采用。
燃煤后脱硫技术(简称FGD)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技术,按脱硫过程是否加水和脱硫产物的干湿形态,烟气脱硫又可分为湿法、半干法、干法三类。干法、半干法投资成本高、运行复杂、故障多,特别是脱硫率低;湿法投资成本低、运行简单,脱硫率较高。
现有湿法烟气脱硫主要有水膜法脱硫、喷淋法脱硫、旋雾法脱硫、旋流板脱硫、鼓泡法脱硫等,它们的碱性脱硫吸收液的工作形态主要有膜状、液滴状、鼓泡状。膜状、液滴状吸收液单位体积的液体形成的比表面积小,与烟气接触充分度低;鼓泡状吸收液的比表面积较大,但表面张力差,极易破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效多泡法烟气脱硫装置,它能在较低的液气比条件下,形成极大的碱性液比表面积,与烟气充分接触,获得很高的脱硫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多泡法烟气脱硫装置,具有一个直立的圆筒状塔体,在该塔体的下部一侧设有进烟管,在该塔体的顶部设有出烟口,其特征在于:
该塔体内同轴固设有一个喇叭筒状的下流泡载体,该下流泡载体具有直径较大的上开口和直径较小的下开口,该下流泡载体的上开口与塔体的内壁之间以环形板密封;
该塔体对应于该下流泡载体的外侧位置设有所述的进烟管,该进烟管连通到该下流泡载体、环形板以及塔体内壁所包围的空间中;
在该环形板上方的塔体空间内还固设有一个伞状的上流泡载体,该上流泡载体的下裙边与该环形板固接,或者,该上流泡载体的下裙边与该环形板上方的塔体内壁固接;
在该旋流进烟管内、该上流泡载体的尖顶部上方、以及该上流泡载体与该环形板之间包围的空间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液泡发生器。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进烟管从该塔体的圆周切向方向延伸出来,并斜向下延伸。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下流泡载体与上流泡载体,均由平行间隔开的两层网片构成,每一层网片上具有大量孔径比大于或者等于五的液泡孔。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设置在该旋流进烟管内的液泡发生器是旋泡发生器,该旋泡发生器包括喷嘴与内塞,该喷嘴呈中空状,其一端是入流口,另一端是出流口,该出流口设为螺旋渐缩状,而该内塞的外表面上设有螺旋状的槽道,且该内塞的外表面与该喷嘴的内壁嵌接。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设置在在该上流泡载体的尖顶部上方的液泡发生器是机械式流泡发生器,该机械式流泡发生器是一个表面开设有大量喷射孔的喷头。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喷射孔按照径向等距而周向数量递增的方式同心环状排列在该机械式流泡发生器的表面。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设置在该上流泡载体与该环形板之间包围的空间内的液泡发生器是旋泡发生器,该旋泡发生器包括喷嘴与内塞,该喷嘴呈中空状,其一端是入流口,另一端是出流口,该出流口设为螺旋渐缩状,而该内塞的外表面上设有螺旋状的槽道,且该内塞的外表面与该喷嘴的内壁嵌接。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该塔体的底部则设置有至少一个增压增氧鼓泡发生器,该增压增氧鼓泡发生器是在一根中空管道的管壁上开设多个与该中空管道的轴线成45度夹角的通孔,并在该中空管道内通有高压空气或者高压氧气。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烟气脱硫装置还包括一个循环池,该循环池与塔体底部相通,在循环池内设一个或者多个水泵,所述的水泵将循环池与所述的液泡发生器连通起来。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该塔体内接近该出烟口的位置设有汽水分离装置,在该汽水分离装置的上方设有用于清洗该汽水分离装置的冲洗喷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该高效多泡法脱硫装置采用多种液泡生成方法,能产生大量小而密且持久的可循环往复的流态化液泡,使碱性脱硫吸收液的比表面积最大化,同时可循环往复且不停再生的流态化液泡与流动的烟气发生湍急接触,两者之间进行充分的动量撞击,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液泡中的碱性脱硫吸收液非常充分地接触,发生极为充分的中和反应,从而在较低液气比的条件下大大提高脱硫效率,节约脱硫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流泡载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顺民,未经姜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20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