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曲轴双层夹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2467.6 | 申请日: | 200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4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丛建臣;毕可国;孙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0/00 | 分类号: | C21D10/00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王元生 |
地址: | 264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 双层 夹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曲轴双层夹持装置。其适合于轴类零件进行振动时效时固定使用。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轴类零件制造过程中,由于受力或受热不均匀,内部产生不均匀的塑性形变,加工完后,都存在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金属构件开裂或变形的重要原因,极大地影响金属构件的疲劳强度和尺寸精度的稳定性。消除残余应力是机械加工行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振动时效(VSR)就是通过施加振动方法降低或均化构件内的残余应力,从而提高构件的使用强度,减小变形及稳定尺寸的精度。以前进行振动时效时,将轴类零件平铺于振动底板上,并用多个螺栓压紧。因此,受振动底板大小地限制,一次振动时效的数量少,并且因为要拧紧多个螺栓,所以劳动强度也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双层放置固定时效轴,工作效率高的曲轴双层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曲轴双层夹持装置,其包括有下V型块、左立柱、右立柱、上V型块、上横梁,其特征是:左立柱、右立柱分别用螺钉固定在下V型块的两侧,上V型块安装在下V型块上方,上横梁一端通过销与左立柱铰链,另一端由铰链于右立柱上的活节螺栓和活节螺栓上的压紧螺母连接,压紧夹在下V型块与上V型块之间和上V型与上横梁之间的双层曲轴。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下V型块上面设有一个V型槽。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上V型块上下两面各设有一个V型槽。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上V型块的外侧和下V型块向上突起部分的内侧之间有凹凸配合面。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二至五组下V型块固定在振动底板上。一根曲轴放置在下V型块的V型槽中,在下V型块上方安装上V型块,另一根曲轴放置在上V型块上面的V型槽中,这样,两根曲轴分两层夹持在几组下V型块与上V型块之间和上V型与上横梁之间,完成对被时效曲轴的固定。对照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一次可夹紧固定两个时效轴,增加一次时效的轴的数量,减少了压紧螺栓数量,操作、使用方便,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适于对轴类零件进行振动时效时夹持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的标号是:1.下V型块,2.螺钉,3.左立柱,4.销,5.上横梁,6.压紧螺母,7.活节螺栓,8.上V型块,9.右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种曲轴双层夹持装置,其包括有下V型块1、左立柱3、右立柱9、上V型块8、上横梁5等。所说的下V型块1上面设有一个V型槽。左立柱3、右立柱9分别用螺钉2固定在下V型块1的两侧。上V型块8安装在下V型块1上方,所说的上V型块1上下两面各设有一个V型槽,其中下面的V型槽对应着下V型块1上面的V型槽,一根曲轴夹在它们之间。上V型块1上面的V型槽用来承载另一根曲轴。所说的上横梁5一端通过销4与左立柱3铰链,另一端由铰链于右立柱9上的活节螺栓7和活节螺栓7上的压紧螺母6连接,压紧夹在下V型块1与上V型块8之间和上V型8与上横梁5之间的双层曲轴。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上V型块8的外侧和下V型块1向上突起部分的内侧之间有凹凸配合面。如图2所示。这样,可以方便、可靠地在下V型块1上安装上V型块8。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二至五组下V型块1固定在振动底板上。一根曲轴放置在下V型块1的V型槽中,在下V型块上方安装上V型块8,另一根曲轴放置在上V型块8上面的V型槽中,这样,两根曲轴分两层夹持在几组下V型块1与上V型块8之间和上V型8与上横梁5之间,可靠夹紧固定被时效曲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一次可夹紧固定两个时效轴,增加一次时效的轴的数量,减少了压紧螺栓数量,操作、使用方便,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24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