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电液流量伺服阀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3292.0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1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镇汉;陈阳;陈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镇汉;陈阳;陈宜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3/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5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流量 伺服 | ||
1.一种智能型电液流量伺服阀,包括干式永磁力矩马达、衔挡组件、SP伺服电源、弹簧管、SVC伺服阀控制器、上盖、挡板、双喷嘴挡板、反馈杆、固定节流孔、内置油滤、力反馈对中滑阀、回油节流孔、阀体、外罩、SPS位传电路、LVDT位置传感器、铁芯、电连接器、功率信号线路、位置反馈线路、系统命令线路,其特征在于:SP伺服电源(3)、SVC伺服阀控制器(5)分别用螺钉安装固定在电液流量伺服阀的上盖(6)内;干式永磁力矩马达(1)、衔挡组件(2)安装固定在阀体(14)上;双喷嘴挡板(8)油路分别与高压油腔、溢流腔、力反馈对中滑阀(12)的两端控制腔相连接,双喷嘴挡板(8)与力反馈对中滑阀(12)相连的油路上均设有固定节流孔(10)和内置油滤(11);力反馈对中滑阀(12)油路分别与高压油腔、负载油腔和回油腔相连接;干式永磁力矩马达(1)中的衔挡组件(2)与反馈杆(9)和力反馈对中滑阀(12)相连接;LVDT高精度位置传感器(17)中的铁芯(18)与力反馈对中滑阀(12)相连接;SPS位传电路(16)用螺钉直接固定在LVDT位置传感器线圈骨架侧面;LVDT高精度位置传感器(17)、SPS位传电路(16)置于阀体(14)一侧外罩(15)内;SP伺服电源(3)与SVC伺服阀控制器(5)、SP伺服电源(3)与SPS位传电路(16)、SPS位传电路与SVC伺服阀控制器(5)之间均通过导线和导线两端的电气插排连接,所有导线安装固定在电液流量伺服阀的阀体(14)内;由用户系统电路提供的10~110V直流宽电源和供电开关信号,一路通过电连接器(19)经电缆输送至SP伺服电源(3),其中SP1为直流电源正极、SP2为接地、SP3直流电源负极、SP4为供电开关信号;由用户系统电路提供的使能信号SV5、指令信号、安全信号SV7输给SVC伺服阀控制器(5);SVC伺服阀控制器(5)发出状态信号SV6通过电连接器(19)输给用户系统;SP伺服电源(3)通过功率信号线路(21)和功率信号线路(20)两端的电气插排将叠加函数功率信号分别送至SVC伺服阀控制器(5)与SPS位传电路(16);SVC伺服阀控制器(5)上的供电状态反馈信号通过导线两端的电气插排送至SP伺服电源(3)上的SP6,SPS位传电路(16)上的供电状态反馈信号通过导线两端的电气插排送至SP伺服电源(3)上的SP5;SPS位传电路(16)输出位置反馈信号通过位置反馈线路(22)两端的电气插排送至SVC伺服阀控制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电液流量伺服阀,其特征在于:SP伺服电源(3),主要为SPS位传电路(16)、干式永磁力矩马达(1)和SVC伺服阀控制器(5)提供叠加函数功率信号,并能自动检测和调节功率信号,具有降低发热量、节约能耗的功能,同时较低的发热量使电子元器件具有高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电液流量伺服阀,其特征在于:LVDT高精度位置传感器(17),主要由LVDT位置传感器线圈、铁芯(18)及SPS位传电路(16)组成,用于检测力反馈对中滑阀(12)的位置,产生位置反馈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电液流量伺服阀,其特征在于:SVC伺服阀控制器(5)上的接线插排SV1、SV2和接线插排SV3、SV4分别与干式永磁力矩马达(1)两组线圈相连接;SVC伺服阀控制器(5)具有伺服阀开环和闭环参数用户可调、动态监控、智能故障诊断及运算分析功能,它能接受模拟或数字指令信号,与SPS位传电路(16)检测的位置反馈信号进行比较、分析及计算,并发出指令信号给干式永磁力矩马达(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电液流量伺服阀,其特征在于:SPS位传电路(16),内置于LVDT高精度位置传感器(17)中,通过线路L1、线路L2、线路L3、线路L4、线路L5、线路L6分别与LVDT位置传感器线圈相连接,为LVDT高精度位置传感器(17)提供叠加函数功率信号,进行位置信号的检测和解调功能,并将与力反馈对中滑阀(12)位置成线性的电信号输给SVC伺服阀控制器(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镇汉;陈阳;陈宜,未经陈镇汉;陈阳;陈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329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松法兰螺母及配套垫圈
- 下一篇:一种结构紧凑的发动机冷却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