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高清晰度多媒体介面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3693.6 | 申请日: | 200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0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蔡汉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汉仪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H01R13/40;H01R13/516;H01R13/51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清晰度 多媒体 介面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可避免端子相互碰撞的微型高清晰度多媒体介面连接器。
【背景技术】
高清晰度多媒体介面(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规格的连接器可传送无压缩的音频信号及视频信号,让使用者享受高画质、高音质的影音,现已广泛的应用于各式电子装置上。
现有技术的HDMI连接器,如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330608号新型专利案所示,是于一座体外侧包覆有一壳体,该座体上贯穿设置有十根第一端子与九根第二端子,该第一、第二端子的前端分别排列设置于该座体的一舌片的顶面与底面,而第一、第二端子的后端则以单排并列的方式朝壳体后端突伸。
然而,在各种电子装置的外型不断的朝轻、薄、短、小的方向设计发展之下,为了在小型电子装置上也能够享受高品质的影音,目前制定HDMI规格的组织已提出一种Type D的微型HDMI连接器的规格标准,其中该微型HDMI连接器的宽度仅约5.9公厘,约为目前常见的Type A的HDMI连接器的一半,在这样的尺寸规格之下,上述十九根端子的后端若仍以单排方式设置,任两相邻端子间的距离将会因为过于狭小,导致在组装的过程中产生碰撞,造成该微型HDMI连接器故障,或是增加与电路板上的电路相对焊接时的困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高清晰度多媒体介面(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连接器,借此设计解决微型HDMI连接器尺寸小,当端子的接脚以单排方式排列设置时,两相邻端子间的距离过于狭小的缺点。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利用的技术手段是使一微型HDMI连接器包括:
一中空壳体;
一第一承座,其是设置于该壳体内部,该第一承座的前端突伸有一舌片;
数根第一端子,其是间隔排列地贯穿设置于该第一承座之中,每一根第一端子具有一接触端及一固接端,第一端子的接触端由第一承座的前端突伸并贴附于该第一承座的舌片的底面,该第一端子的固接端由第一承座的后端突伸;
一第二承座,其是设置于该壳体内部并与该第一承座相互固接;
数根第二端子,其是间隔排列地贯穿设置于该第二承座之中,每一根第二端子具有一接触端及一固接端,该第二端子的接触端由第二承座的前端突伸并贴附于该第一承座的舌片的顶面,该第二端子的固接端由第二承座的后端突伸,上述第一、第二端子的固接端呈双排方式排列设置。
所述的微型高清晰度多媒体介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承座进一步包含有相互垂直的一上连接部及一后连接部,该上连接部对应抵靠于该第一承座顶面,该后连接部则对应抵靠于该第一承座后端。
所述的微型高清晰度多媒体介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壳体底部于后开口处进一步设有一穿槽,前述第一承座与第二承座的后连接部位于该壳体的穿槽处。
所述的微型高清晰度多媒体介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承座的后端进一步内凹成型有一定位槽,前述第二承座的上连接部与后连接部之间进一步成型有一定位凸部,该定位凸部与该第一承座的定位槽相配合且对应突伸于该定位槽中。
所述的微型高清晰度多媒体介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上分别形成有二弯折处,各端子的接触端与固接端相互平行但不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的微型高清晰度多媒体介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第二端子的固接端在水平方向位置上,一根第一端子的固接端位在相邻两根第二端子的固接端之间。
所述的微型高清晰度多媒体介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九根第一端子以及十根第二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借由该端子的固接端呈双排方式排列的设计,可使任两相邻端子的固接端间具有足够的间隔,以避免组装时相互碰撞,同时也可便于将该端子的固接端与电路板的电路相对焊接,故特别适合小尺寸的微型HDMI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视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视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视图。
(10)壳体 (11)前开口
(12)后开口 (13)穿槽
(20)第一承座 (21)舌片
(22)定位槽 (30)第一端子
(31)接触端 (32)固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汉仪,未经蔡汉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36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