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加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4138.5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0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琪;王志林;赵玮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文琪 |
主分类号: | H01F27/14 | 分类号: | H01F27/14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李印贵 |
地址: | 046011 山西省长治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加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的辅助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加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的变压器需要抽取或者注入绝缘油时,经常使用各种不同型号的油管,而在工作现场,各种油管经常是堆放得杂乱无章。由于油管在抽注油时经常拆接,往往造成余油渗漏,使现场油污斑斑,并造成环境污染。电力设备的变压器的抽取或者注入绝缘油至今未有一个很好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降低人员劳动量,操作简单方便,可随时移动且省时省力的多功能加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加油装置,包括底部装有滚轮5的机箱1,安装在机箱外上部的仪表指示盘2,安装在机箱内的电器控制部分3,安装在机箱内一侧架体上的电机7、减速器8组成的传动机构,缠绕软油管9的卷筒10;所述的减速器位于电机下方,电机通过皮带轮及皮带连接减速器;所述的卷筒内装有转动轴11,卷筒位于减速器的一侧,转动轴的两端由轴承座12支撑,轴承座安装在架体上,转动轴一端通过联轴器13与减速器输出轴联接;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安装在机箱内架体上的油管插接装置14,所述的油管插接装置连接带有阀门15的油管16,同时连接在缠绕在卷筒上进油与出油的缠绕软油管9。
所述的安装在机箱底部的滚轮是三个,其中的一个滚轮是带有转向杆4滚轮,带有转向杆滚轮安装在机箱左侧或者右侧的底部,且该侧机箱的底部两端还活动连接有一个可折叠拉杆6;另外两个滚轮分别在机箱前侧和后侧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加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传动机构及缠绕软油管9的卷筒10有两套,分别安装在机箱内上方与下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该加油装置工作时,可根据需要一次性放足需要的油管,剩余的可缠绕在软管卷筒上,使用正反转电机能使软管卷筒正反转,因此无论是在油管缠绕或者放开时,都可通过电器控制部分控制正反转电机使油管缠绕或者放开,实现机械的自动化,降低现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油管在现场一次接好后,在抽、注油变换时,通过油管插接装置上的阀门来控制不同油路的变换,不需要再拆接油管,避免了因拆接油管造成的渗漏问题,减少现场工作量,使工作场所更加秩序化。
3)该机械亦可用来抽水或其他流动性液体,特别是对人体有腐蚀性的液体,可以减少人体与其接触的次数,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安全性,因此,在其它行业也有其独到的用处。
4)机箱底部装有滚轮与折叠拉杆,通过拉杆可随时拉动机箱到需要的位置,不需要时可将拉杆折叠收起,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油管插接装置与油泵联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示意图。一种多功能加油装置包括机箱1,机箱的前、后、左、右、上等五个面均开设有随时可打开、拆卸的门,机箱底部安装有三个滚轮,其中一个滚轮安装在机箱底部前并带有转向杆4,其余两个滚轮安装在机箱底部后的左右侧,且该侧机箱底部前还活动连接一个用于牵引该加油装置可折叠拉杆6;机箱外部上方装有用于查看加油的量是多少的仪表指示盘2,在机箱内部装有用于控制传动机构的运性的电器控制装置3。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示意图。该多功能加油装置在机箱内一侧架体上的电机7、蜗轮减速器8(或其它形式的减速器)组成的传动机构,缠绕软油管9的卷筒10。所述的蜗轮减速器位于电机下方,电机通过皮带轮及皮带连接蜗轮减速器;所述的卷筒内装有转动轴11,卷筒位于蜗轮减速器的一侧,转动轴的两端由轴承座12支撑,轴承座安装在架体上,转动轴一端通过联轴器13与蜗轮减速器输出轴联接。
该多功能加油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机箱内架体上的油管插接装置14。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示意图。所述的油管插接装置连接带有阀门15的油管16,同时连接在缠绕在卷筒上进油与出油的缠绕软油管9。
上述的传动机构及缠绕软油管9的卷筒10有两套,分别安装在机箱内上方与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文琪,未经赵文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41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