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空降落伞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4427.5 | 申请日: | 200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3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郑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南海 |
主分类号: | A62B1/00 | 分类号: | A62B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2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空 降落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落伞,尤其涉及一种大楼内使用的低空降落伞。
背景技术
在楼房发生火灾时,人员往往由于火势太大等因数被困在楼层内,无法安全逃离。使用降落伞逃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使用降落伞对于使用者要求较高,而且在低空降落时,更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掌握并控制在降落过程中拉开降落伞的时机,对于火情紧急时,实用性不强,所以在低空降落,需要找到一种操作起来既简单又安全的降落伞。
另一方面,在低空降落过程中,降落伞的阻力逐渐增大直到与降落伞与人体的重力相等,此时下降的速度达到最高。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减轻降落伞的质量,能够缩短阻力达到与降落伞和人体的总重力相等的时间,这时降落伞减速的时间也缩短了,而降落伞减速的时间越短,能够满足降落的高度就越低。所以在低空降落时,需要找到一种质量很轻的降落伞。
中国专利CN1324672A公开了一种能从楼房或飞机等高处迅速逃生且使用容易的空中浮游飞行式急救用具,它是将翼体或降落伞等空中浮游飞行体收藏在壳体内,把壳体或空中浮游飞行体投掷到空中,这样,空中浮游飞行体在空中扩张开,人吊在该空中浮游飞行体下,可从灾害现场逃生,可缓缓降落到地上。但是,这种降落伞结构复杂,质量较大,并且由于伞篷较大,起跳点的选择受起跳空间的大小限制,往往需要选择楼顶做为起跳点,而且考虑其收拢空间大以及成本较高问题,不适于在大楼内大量储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现有的降落伞在低空降落时对使用者要求较高、受起跳空间的限制、总体的质量较重、成本较高、不方便大量储存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低空降落伞,在低空降落时操作起来既简单又安全,受起跳空间限止很小,质量较轻,成本较低,适于大量储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的低空降落伞,它包括伞蓬和固定设备,所述伞蓬通过若干伞绳与设于低空降落伞底部的固定设备连接,其特征是,所述伞蓬外围固定有一扭转弹性环体,所述低空降落伞通过对弹性环体的扭转和折叠操作而收拢成一叠。本实用新型通过扭转弹性环体的弹性扭曲能够将本实用新型收拢成较小一叠,适于大量地储备;本实用新型无需拉开,就能使本实用新型的伞蓬完全打开;在使用时,起跳地点的空间的大小对于本实用新型局限很小,操作人员能够通过一个小窗户就能顺利跳伞逃生;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整体质量较小。其中扭转弹性环体可使用有弹性钢丝等可扭转的弹性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伞绳设置在伞蓬上表面。在降落时,伞绳的张力能够减轻伞蓬表面的受力,而且能够使得伞蓬表面保持平展。
作为优选,所述伞蓬上表面设有若干伞绳套,所述的伞绳穿过伞绳套中,各伞绳相交于伞蓬上表面的中心点处。伞绳套的使用,使得伞绳不会缠绕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伞绳缝合在伞蓬上表面,各伞绳相交于伞蓬上表面的中心点处。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设备包括一条系于人体腰间的系带,以及设于系带下部的两个套脚圈。套脚圈直接套在大腿上,在配合系带,固定了人体三个点,使得人体在降落时能够保持平衡。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设备包括一条背于人体双肩的背带,以及设于两个背带下部的两个套脚圈。
作为优选,所述伞绳通过卡扣固定在扭转弹性环体上,所述伞绳数量为3至16根。卡扣使得伞绳和扭转弹性环体固定,使得各伞绳下悬的长度相等,从而保证人体重力能够均匀作用到扭转弹性环体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降落伞相比,带来以下效果:
(1)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从楼层上很小的开口逃生,甚至只要有稍大于人体的钻出空间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跳伞;
(2)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非常简单,并且安全;
(3)本实用新型的伞篷无需拉拽就能自动展开;
(4)本实用新型能够收拢成很小一叠,占用空间小,方便大量储备;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整体质量较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收拢时的操作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南海,未经郑南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44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