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相控工业直流电源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5831.4 | 申请日: | 200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9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东文 |
主分类号: | H02M7/155 | 分类号: | H02M7/155;H02J3/01;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体***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直流电源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相控工业直流电源控制系统,属于直流电源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所用的相控式整流电源,一直采用相控调压,隔离变压器隔直、二极管整流的结构模式,基本上不采取滤波措施或少数采用直流电抗器滤波的方式,这样的结构使得设备在使用中存在很多缺点,诸如结构复杂、效率低、可靠性差、输入谐波大、输出波纹大、动态性能差、不能带载起停、不适合给工业蓄电池充电等。为克服现有相控式整流电源的不足,新型相控工业直流电源采用完全不同的结构,即采用输入电源接入隔离变压器、隔离变压器输出接入晶闸管相控桥、晶闸管相控桥输出接入滤波器的结构型式。
新的结构形式需要新的控制系统来实现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相控工业直流电源控制系统的提出,是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新结构的相控式整流电源而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效率高的相控工业直流电源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相控工业直流电源控制系统,包括:交流电源、电源分配单元、相位同步单元、调制单元、触发脉冲单元、三相发生单元、三相电源信号采样单元、相位平衡单元、相位检测比较单元和信号调整单元,其结构为:交流电源依次与电源分配单元、相位同步单元、调制单元和触发脉冲单元相连,相位同步单元和调制单元之间连有相位检测比较单元,三相电源信号采样单元依次与相位平衡单元和相位检测比较单元相连,相位检测比较单元与三相发生单元相连,调制单元与信号调整单元相连。
所述的信号调整单元的结构为:输出电压采样单元依次与电压控制比较单元、输出电压调整单元和调整逻辑控制单元相连,输出电流采样单元依次与输出电流控制单元和调整逻辑控制单元相连,输出电流控制单元通过时钟控制单元和输出电压调整单元相连,调整逻辑控制单元与调制单元相连。
所述的时钟控制单元的结构为:自动充电控制单元依次与可编程充电时间控制单元和充电模式切换单元相连,充电模式切换单元分别与浮充电压控制单元、快充电压控制单元和均充电压控制单元相连,控制电压输出单元分别与浮充电压控制单元、快充电压控制单元、均充电压控制单元和输出电压调整单元相连,自动充电控制单元与输出电流控制单元相连。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交流电源依次与电源分配单元、相位同步单元、调制单元和触发脉冲单元相连,相位同步单元和调制单元之间连有相位检测比较单元,三相电源信号采样单元依次与相位平衡单元和相位检测比较单元相连,相位检测比较单元与三相发生单元相连,调制单元与信号调整单元相连,本实用新型内建相序发生电路,相位检测比较电路,能够进行内外相序比较和同步,可以进行更精确的触发控制,提高输出电流的精度和降低输入谐波电流的百分比。
2、自动充电控制单元依次与可编程充电时间控制单元和充电模式切换单元相连,充电模式切换单元分别与浮充电压控制单元、快充电压控制单元和均充电压控制单元相连,控制电压输出单元分别与浮充电压控制单元、快充电压控制单元、均充电压控制单元和输出电压调整单元相连,自动充电控制单元与输出电流控制单元相连,本实用新型采用独有自动充电控制单元,可采用人工或自动两种转换方式来进行充电模式转换。工作在自动模式时,由自动充电控制单元自动控制充电模式转换,自动充电控制单元中包含有快充时间控制和均充时间及电流控制模块,且时间控制模块属于可编程控制类型,可以在有效地维护电池的同时避免因各种人为原因导致电池过充或欠充而损坏。
3、采用本实用新型相控工业直流电源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效率,从现有的60%-80%,提高到74%-93%;可以使电源侧谐波电流的百分比从60-70%降低为30%以下,大大减少对电网的污染;可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输出电压动态稳定度为1%,电流为2%;由于具有软启动功能,从而可以实现带载启停;采用独特的控制技术,实现对蓄电池的充电特性满足德标DIN41773的IU特性曲线,非常适合对工业蓄电池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东文,未经徐东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58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中央信息集成系统中实现两路CAN总线数据转发的方法
- 下一篇:踏板安装支架